• 正在播放:小别离-第17集

    小别离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小别离

    小别离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6

    主演:黄磊,海清,张子枫,朱媛媛,韩青,汪俊,陈数,陈小纭,胡先煦,赵今麦,江语晨,邬君梅,高明,王姬,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王维唯,宋晓英,金溪,冯嘉怡,陈东,魏伊,崔慕燕,路东昌,希茜,李承铉,吴思丹,李天宇,刘芮麟,王佳宇,尚丽芬,达伦·格罗夫纳 

    导演:汪俊 

    猜你喜欢

    • 第08集

      恋恋小食光

    • 第06集

      民国侦探诡事录

    • 第24集

      金庸武侠世界2024

    • 第7集

      和平饭店

    • 第04集

      孤战迷城

    • 第10集

      执行法官

    • 第22集

      颜心记

    • 第05集

      上有老下有小

     剧照

    小别离 剧照 NO.1小别离 剧照 NO.2小别离 剧照 NO.3小别离 剧照 NO.4小别离 剧照 NO.5小别离 剧照 NO.6小别离 剧照 NO.16小别离 剧照 NO.17小别离 剧照 NO.18小别离 剧照 NO.19小别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方圆(黄磊 饰)和童文洁(海清 饰)结婚多年,膝下育有一女朵朵(张子枫 饰)。近日里,夫妻两人为了是否送朵朵出国念书这一问题争论不休,并且最终在未考虑周全的情况下将朵朵送出了国,没想到这一举动却令整个家庭走向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金琴琴(赵今麦 饰)从小到大都被人成为“神童”,尽管已经足够优秀,母亲吴佳妮(朱媛媛 饰)却依旧心心念念着琴琴能够出国深造,甚至为此不惜和丈夫金志明(韩青 饰)大动干戈。张小宇(胡先煦 饰)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公子,却和继母蒂娜(陈小纭 饰)势如水火,令夹在中间的父亲张亮忠(汪俊 饰)大呼头痛,为了给成日里惹是生非的儿子找一个出路,张亮忠将张小宇送出了国,使得张小宇意外的收获了成长。

     长篇影评

     1 ) 离别的故事

    方圆(黄磊 饰)和童文洁(海清 饰)结婚多年,膝下育有一女朵朵(张子枫 饰)。近日里,夫妻两人为了是否送朵朵出国念书这一问题争论不休,并且最终在未考虑周全的情况下将朵朵送出了国,没想到这一举动却令整个家庭走向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金琴琴(赵今麦 饰)从小到大都被人成为“神童”,尽管已经足够优秀,母亲吴佳妮(朱媛媛 饰)却依旧心心念念着琴琴能够出国深造,甚至为此不惜和丈夫金志明(韩青 饰)大动干戈。张小宇(胡先煦 饰)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公子,却和继母蒂娜(陈小纭 饰)势如水火,令夹在中间的父亲张亮忠(汪俊 饰)大呼头痛,为了给成日里惹是生非的儿子找一个出路,张亮忠将张小宇送出了国,使得张小宇意外的收获了成长。

     2 ) 国产电视剧的绝望之作

    这个暑假的观剧直至小别离这部剧勾起了我对国产剧的绝望,起因是因为国产综艺大火。从极限挑战跳过来看了老九门,因为老九门普遍演技比较差,然后青云志上映了改去看青云志,发现青云志改的乱七八糟的,男主角还丑的没法看,心想一定要找个演技在线的片子看,这个时候小别离上线了,前几集看下来感觉很不错,大人小孩演技都在线,几乎是最近片子演技的顶级水平了,结果看到21集开始各种恶心。
    第一恶心周姐姐,她根本不关心朵朵的前途,天天就在那卖好,还勾搭朵朵爸爸。朵朵各种作,爸爸各种溺爱,全家合伙骗海清。琴琴家就弥漫着一股绝望,你学习好又怎么样,照样毕业找不到工作。小宇家就各种没事找事,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不让这家人安生。
    国产剧编剧仿佛永远找不到那个让人舒服的度,纵观现在的国产剧,要么玛丽苏,要么圣母白莲,要么小鲜肉演技不在线,要么改原著改的面目全非,要么编剧吃饱了没事干以恶心观众为乐,小别离的演员已经十分到位了,倒就倒在编剧上了,而且估计近期也很难有这种演技都在线的片子了,毕竟那么多小鲜肉嗷嗷待哺,所以我绝望了,我现在的心情就跟富士康跳楼的劳工差不多,这已经是现阶段最好的配置了,不大可能再好了,但是仍然这么糟心,这才是最绝望的。
    同时令我绝望的还有大张伟,好容易找到个唱歌顺耳的歌手,还那么可爱,结果抄袭。。。
    这个暑假最让我舒心的片子就是怪奇物语,全员演技在线,没有为了拖戏强行降智商,节奏明快,观感良好。希望国内编剧掌握好这个度,小别离演到现在已经糟心了,看完心情都不好了,天天跟吃了苍蝇似的,弃剧

     3 ) 15岁的我表示这不是我们青春的样子

    我15岁,今年刚中考完,家里条件没有方朵朵好,但也还不错。我的父母就很注重我自己的看法,所有的长远规划都是基于我的自由意志决定的。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主见,他们成绩未必好,但他们大多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父母选择的道路也很多元化。 看到电视剧的时候,我不太喜欢里面的角色塑造,感觉太肤浅了,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大人做事逻辑也很诡异。 举个例子,有一集朵朵压力大,爸爸就请假带她去玩,告诉她一些道理,可是这些道理都是些老生长谈的话,比如“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的时候好好学”,这些道理一个初中生不懂吗?家长仅仅做这些又能真正缓解学生的压力吗?真正带来压力的是什么,又该如何面对,这些都没有涉及。 我并不觉得剧中讨论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今的切肤之痛,又或者说还是太浅了,没说到根本。这部剧里的问题就不叫问题,而真正的问题它又不曾提及。但我也觉得这是个进步的标志,起码大家开始思考社会现象。 我很希望这段话能被看到,因为我们这些15岁左右学生的青春与剧中真的真的相差甚远,不希望被符号化,更希望有一部作品能真正拍出我们的特点个性以及生活的这个时代。 ————————————————— 本来是发在回复里的,不过我想统一说一下。 看了一些回复,我承认如果说青春都是我这样,确实以偏概全了,只能说我所见的同学的生活确实和剧中不同,但是还有更多我看不见的人,我不能代表他们。但同样的,他们也代表不了我。我当初写这篇影评并不是为了批判这部剧,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生活并不只是剧中的那种。当然,如果能从电视剧中得到启示并应用到生活中,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4 ) 中国式青春期

    世间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是指向别离。

    最近,《小别离》这部国产剧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看国产剧从来都是打发时间,为了在查找资料或者做别的时候不那么寂寞,看这部剧却纯粹是为了黄磊。也不得不承认,黄磊在每部戏中如鱼得水的发挥确实让人叫好。可看了几集,就忍不住继续看下去了。只因为很真实。
     
    大家都在写剧评,但聚焦的点都是金钱与教育,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虽然我承认导演在拍摄之初可能就是奔着反映社会现象的目的去的,汪俊导演也确实很喜欢拍这样的作品,但我看到的却是那又被展现一遍的“青春期”。
     
    这中国式的青春期!
     
    我不想抨击中国式的教育有多么不好,毕竟我也没有接受过国外教育,并且我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中茁壮成长。
     
    咪蒙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说是我们的青春期没有早恋,堕胎,有的只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想想作为山东学子,高考还要考基本能力的那代学生,我的青春期好像也和剧中的三位孩子一样,学习是头等大事。我也经历过因为生病一天没有去学校,去到学校之后就看到了桌子上铺满了厚厚一沓试卷的悲壮场景,那时候,我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病不起,时间耽误不起。
     
    我也曾经叛逆过,像小主人公那样,学习压力很大的时候,进门从来不给爸妈好脸色看,因为睡不够就乱摔东西,乱发脾气,反正我妈被我气哭好几次。我因为不愿听父母的唠叨,曾经和他们冷战过很久,虽然现在想想,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可恶。
     
    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经历青春期,恰好在中国,孩子的青春期年龄总是能和重要的考试,像是中考高考完全重合在一起,孩子拼命的想创造自己的世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父母却为分数忧。
     
    我所说的中国式青春期是充满了矛盾的。
    孩子和父母都是矛盾的集合体。
    父母一边无比的心疼着孩子,抱怨着学校给孩子施压太大,一边却总是跟孩子说一定要去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而孩子呢,一方面希望自己变得优秀,给父母长脸,将来成为父母那样优秀的人,一方面却有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过随心所欲的生活。矛盾就在,双方对比彼此隐藏了自己最善意的一面。
     
    剧中的张小宇是个可怜的孩子,母亲早亡,父亲又娶了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小后妈(虽然这好像成为了国产剧中必不可少的人设),小小的心灵也是遭受了不小的打击。虽然是个标准的富二代,但是亲情对他来说似乎可望而不可求。即便这样,善良的小宇也总是想和父亲更亲近一点,也想把小后妈当做自己的亲人,但是这种想法他只和自己的好朋友说,却从不在父亲面前提起,在父亲面前,他只扮演着混世小魔王的角色。青春期的孩子也许就是这样的矛盾体:
    爱,却从不说出口。
     
    剧中海清扮演的朵朵的妈妈似乎是一个更大的矛盾体。听学校的老师说朵朵在数学课上睡着了便立刻火冒三丈,从奶奶家回来的朵朵倒头就睡,妈妈担心的却是今晚的练习题做不了了,可听了爸爸说朵朵吃着饭就睡着了的时候便心疼不已满面泪水。那是一个妈妈的真实写照。当朵朵和父母起争执的时候,黄磊和海清坐在沙发上垂泪,两人的对话看哭了多少人。“我抱着她进进出出,怎么今年全部都不一样了。”面对孩子对自己的生疏,没有哪个父母是无动于衷的。可是关系缓和了两天之后,妈妈的关注点就立刻又放到了学习,分数上面。

    看剧的时候,我讶异的问我妈,现在的00后都这么厉害了么。朵朵和妈妈玩起了谍中谍而且大获全胜,甚至不惜说出:“你要是敢这么做,就别认我这个女儿。”我记得我青春期的时候虽然叛逆,可是一次也不敢公然的对抗父母。可是后来,双方互相道过谦之后,朵朵笑着跟妈妈说:我们去吃好吃的吧。晚上,朵朵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虽是母女,却亲如朋友。那一刻,我黯然失神。孩子永远是父母的挚爱,怎么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敌人。

    或许这种矛盾的根源就来源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想当然的隔阂,从而演变成的不信任。父母总是以为孩子需要自己的不可或缺的庇护,他们涉世未深,什么都不懂,需要步步帮他们打算到,从上学到工作再到找男朋友。剧中的海清就充分的流露出了这种担心。

    可是不放手让他们去做,怎么会知道他们做不了呢。
     
    父母总是不相信孩子懂这些大道理,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深深的知道,我要面临中考,面临高考。我要好好学习,我希望成为父母的骄傲。可当父母一遍遍在我们耳边重复着这些我们了然于心的道理时,怎么能不逆反呢?
     
    孩子总是认为父母完全不理解自己,不懂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可是你不和他们说,他们怎么又能知道你的想法呢?海清急于知道自己女儿朵朵的内心世界,可奈何女儿并不愿意对自己敞开心扉,不惜上网买IP装作女儿的小粉丝套女儿的话。这样的下下策虽令人不耻,但是却透露出为人父母满满的无奈。他们偷看子女的手机,看日记,其实哪种手段都是本着更了解孩子的目的,但是选错了方法。不是说方法不对,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孩子的青春期似乎就变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猫和老鼠的游戏,然而等我们长大了,父母也变老了,我们就会共同的为那段本应美好却被我们过的无比混乱时光感到惋惜。而那时候,我们却再也不能陪在彼此的身边。

     我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开始慢慢悔悟自己的过错,开始意识到父母的不易。

    都说小别离是为了大团圆,可是为什么不能在别离之前就过得幸福团圆呢?

    前一段时间看过《我亲爱的朋友》里面有一句台词颇为震撼:“大概只有老父母死去的那一刻,子女才会真正的原谅父母吧。”

    一个朋友发过的剧评则是引用了美剧的台词:“我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给我们道歉。他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我们说谢谢。而我们都得不到想要的。”那么为什么不相互道歉,相互致谢呢?
     
    龙应台的目送讲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父母目送着我们一步步走远,而我们也目送着父母一天天老去。
     
    这个过程,本不应该只停留在“目送”。父母子女一场,也不应该仅仅意味着,你们彼此的缘分只是今生今世在目送彼此的背影中渐行渐远。
     
    我不知道这中国式的青春期什么时候能改变,我只知道,
    时间容不下我们这么互相别扭。
     
    那本应该是相互陪伴的最美好的几年。也许你们差点都忘了,你们是多么的爱彼此。
     
    关于这部剧,有太多的共鸣。可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今生的爱今生说!

     5 ) 中产阶级的铜墙铁壁

    最近饭后假如有闲暇,我会看看黄磊、海清主演的《小别离》。不知怎么的,片子总让我想到简•奥斯丁。

    我知道这有点荒谬,十九世纪初的英国乡绅社会和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城市中产社会,相差十万八千里,有什么可比性呢?两百年前蒸汽机都尚未普及,班纳特一家坐的还是马车,相形之下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生活可要快捷便利多了。但有些东西,有些意趣,却像孙猴子一样,饶是你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比如海清扮演的童文洁,真是继承了班纳特夫人的歇斯底里、阴晴不定。昨晚上讲到女儿朵朵去学校面试,出来她就抓住朵朵连问两遍有什么问题是之前没准备的。当朵朵告诉他们夫妇俩被问到是不是只投了这个学校时她实话实说不是的,文洁马上劈头盖脸地责备朵朵不该说实话。可是朵朵说面试结果是通过时,她立刻兴高采烈夸女儿诚实、像她一样诚实。这个转变真是让人目瞪口呆,不得不佩服,高,实在是高。

    再比如片子主要表现的当今社会的考学风,再看看两百年前的英国乡绅家庭子女教育的内容,呵呵,真是一个不落。绘画(艾玛在整本书里都在干这个)、乐器(不会弹钢琴简直没法在盆友圈里混,伊丽莎白还特意调侃过自己琴艺差)、唱歌(伊丽莎白的妹妹中有一个特别热衷炫耀自己歌技好)、跳舞(淑女们进入社交圈的第一个项目可就是舞会)、阅读(达西先生特别钟情爱读书的姑娘)、手工(达西的妹妹精于此道),乡绅们务必要请家庭教师来教导女儿,掌握这种种技能。至于年轻的绅士,则要有良好的经济头脑(宾利被认为不通此道可能会上帐房的当,奈特利先生却很懂农场经营是个好地主)、会骑马打猎(达西约伊丽莎白的舅舅打猎很为他的扭转形象加了分),平时打打桌球、板球、门球,身强体健最好能说会道。这些可不就是当今青少年学习之余人人必须掌握几样的?小宇会敲架子鼓、滑板、足球、篮球,朵朵表示这对审请国外学校大有裨益,并惋惜自己没有特长,心仪的学校她只能在waiting list上苦苦煎熬。我看到这里有点哑然失笑,文洁你作为一个市场总监,怎么会忘记培养女儿的兴趣爱好呢?连蠢笨可笑的班纳特太太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啊。

    但是说完这句话,我也意识到自己同样还是深陷这中产阶级的套路无法自拔。资本主义在席卷中国,正如两百年前席卷英伦一般。作为社会主流而非上流,今天的城市中产和当年的乡绅大约在走过相同的路,来自底层的火尚不遥远,为防止烧到屁股,我们迅速地建立起一套行为标准树立起铜墙铁壁,约束着自己、伴侣、子女的行为,定义着何谓体面、高尚。而这一切只是区区近30年兴勃起来的,其目的不过是避免自己从这个阶层跌落。

    而这个过程孕育起了炽烈的消费主义,艺术、知识、信息、生活资料,从上流社会涌入中产的世界,迅速变得庸俗廉价,由学校开始,进入生活的每个细枝末节。这是一种必然,无从批判,毕竟放眼天下纽约巴黎也是一样。可是这个过程并未产生伟大,则透出了中国式的尴尬。在今日的京沪穗,知识也许变得廉价,但思想从未易于获取;艺术也许俯仰皆是,然而创造却结不出果子。至于底层的火,更岂是这套行为准则就可扑灭的。

    朵朵、琴琴与小宇是生而活在这铜墙铁壁里的一代人,他们在未来也会致力于加强这道屏障。但不知会不会有一刻,他们或者我们,会突然陷入迷茫,这令人沾沾自喜的成就到底有何意义,而我们又将如何抵御那接踵而至的虚无主义?当整个中国依旧在前现代中徘徊,异军突起的城市中产如此迅速地走过西方社会两百年走完的路,在这巨大的落差面前,铜墙铁壁是否会脆弱不堪,今日的优越感明日是否会显得苍白可笑?

    但愿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我们还能焦虑并安全到达世界尽头。

     6 )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目送》龙应台

    这是我看到《小别离》这部剧时的第一反应,龙应台《目送》里的句子就这样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算是对剧名的一个解释。

    《小别离》里朵朵的故事简直就是我家的真实写照,朵朵和海清演的妈妈为了学习争吵的片段,时常让我和我妈看的沉默不语,一脸尴尬。因为我和她都曾经历过那个要在家里一比高下,喊得大家都胸闷气短,要停下来大口喘气的阶段。

    我妈年轻时是个强势的女人,不光工作认真要争第一,对我的期望也颇高。从学生时代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我妈是一个分数至上主义者。看到朵朵和她妈因为分数争吵的时候,我附和的说了句,“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我妈在旁边接了句,“等你有了小孩你就知道了”。我在心里暗暗回了句,“如果真这样,那我干脆别生了,省的出来受苦”。

    后来看到海清演的妈妈去女儿房间给女儿道歉,我妈原本玩着手机,突然叹了口气,来了句,“反了”。我当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反应过来,又故意问我妈,什么反了。她倒是避而不答了。

    大概在他们这一代心中,父母是绝对权威的代表。无论错没错,都不能向子女低头,尤其不能承认错误,向其道歉。印象中,我妈也只有在开玩笑的时候才会勉强说句,“我错了”。其余时候即使错了也都是板着脸,一副打死也不承认的样子。

    后来我大学毕业,有次和我妈聊微信,我妈发了段话,大意是“父母和子女是一种相互拉扯的关系,有点像拔河。小的时候,你弱我强,所以你更多依附着我。现在我年纪大了,关系变为我弱你强,开始要慢慢地低身下气,依附于你了”。我当时看到的第一反应是有点震惊,又有点心头大块,然后又感觉有些可悲。因为好像从来就不存在平等这个词。

    我妈永远站在一个至高点来看我,高兴地时候拉着我的手说我们是朋友,可永远不会和我分享朋友间会分享的事情。当我想试着和我妈聊人生,聊理想的时候,我妈反过来说,我年纪大了,已经不想再想这些了。感觉就像我想要出去闯闯,我妈手里却拿了个苍蝇拍,想要把跃跃欲试的我给拍下来才好。

    我妈大概永远不懂得或者不想承认“目送”的含义,还是一味的为我着想,想要替我把关。而我却如那个背对着她的子女一样,走在自我的路上,用背影告诉她,不必追,而且,也许有一天会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昨晚重温了一下龙应台的《目送》,发现“目送”还有一层含义是子女看着父母离自己越走越远,却也无力去追。我大概有所领悟但又无法全然领悟,但不管怎样,母女一场,我都要对她说声,“谢谢”。

    8.26更新----------
    今天看到朵朵的姥爷在他们全家吃饭的时候朗诵的那首纪伯伦的《论孩子》,真是听的我要热泪盈眶。在此附上冰心的译本。

    论孩子
    作者:纪伯伦
    译:冰心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相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7 ) 你的孩子因你而来,却并不属于你

    最近看了小别离,刚开始是冲着黄磊和海清去看的,看了几集,发现讲的是中考的事,很多情节让我感同身受,这也是让我看了小别离后,能够理解剧中种种原因,喜欢小别离的原因。近几年的出国热,中考,高考的压力,在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三个家庭,三种生活阶层,三种不同的选择,三种不同的烦恼,也许,每个看过这部剧的人,有意无意的都会往自己身上联想,同龄人正经历着剧中发生的,度过学生时代的人会回想当年的自己。这个剧很新,90后的孩子也许更能体会剧中各种情节,90后孩子的家长更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我觉得剧中讲述的,就是当年自己经历的,很多东西和朵儿的经历很类似,学习成绩中等,学习还算用功,在考重点校的边缘上,家里还算小康,同样希望我成绩优异的父母。后来去美国喜悦的感同身受,以及打算回国的念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问题,但是这么准确,一针见血的表现社会问题,家庭矛盾的,算是一部良心制作。
           本剧名为小别离,最终,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会别离,因为孩子们都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我想说的是,不要让孩子成为你奋斗的唯一目标,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一切,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是得不偿失的。我觉得黎巴嫩的那首诗说得真好:你的孩子因你而来,却并不属于你。也许真正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只有我们自己,因此,寻找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8 ) 生活总把人逼上两难,却从不逼上绝境

    入这个电视剧的坑不算早,在提笔之前也看了很多长评,作为一个海外四年,且往着五年,六年,七年奔去的留学党,我觉得看这部剧的时候让我觉得,是,这就是我周围的生活。


    -------以下是关于我的生活的想法,不感兴趣可以跳过看下一段-----
    我出国在同龄中不算早,高中念国际,大学出去。周围早的,初高中就移民的也有,初高中被父母丢过去的也有,初高中哭着喊着不要在国内读的也有。晚的,从大学嚎着要出国,一直捱到研毕还没能出国读的也有。

    她们的家长有琴琴妈那种,也有童文洁那种。都是想镀金,想避开国内的万里长征。

    说实话,我现在看我正在念国内高中的妹妹,挺心疼的。每天很晚睡觉,一天除了学习就是睡眠。我问她,课余爱做什么。她说:看言情小说。除此之外,她放弃了一直练的古琴,腿也因为经常坐着粗得很。有次,她给我打电话,说她吓坏了,她同宿舍的女生一直在一边哭一边摔书本。我觉得,身边的人大半夜不停摔课本,对于我这个成年人来说,也是很可怕的。更何况她还那么小。后来她们学校有人跳楼,我问她没事吧。她说她不知道。这个消息,日报上都报道了,但是她们住宿,可能消息已经被锁了。

    像琴琴那样的,会读书的女孩,我妹妹也算一个。但是除了读书以外,不会做饭,不会铺床,不会疼人(我不是说琴琴不会做家务)。开学了,要打扫马桶,她直接打电话跟妈妈诉苦,说她不想洗,让妈去帮她洗。我觉得,这些都是生活的必备技能。而且,把自己不想做的活推给别人,逻辑上是难以理解的。


    ---------传说中的关于剧情的下一段------

    电视剧里面,出国是希望,对三个小孩而言都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中国人骨子里对于美国,对于西方总有一种期冀。但是美国并不是天堂,不是安乐乡,不是乌托邦。

    留学,只是另一种选择。朵儿可以摆脱辛苦到蜕皮的“学农”身份,快乐的称谓朵教主。琴琴可以去“更好的”环境里,冲刺她的哈佛斯坦福麻省。小宇,则是能在新的地方,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混世大魔王。

    但是,选择绝对不是终点,就算你费尽全部力气才争取来这个选择。有人不得不放弃母女关系,有人不得不改变自己固有的思想,勉强自己对地球另一边的牵挂放点心。选择只是一个两难。

    选择只是开始。选好了,就要奋身一搏。无论出国,还是留在国内。都不会有绝对的平坦的路,只有更适合的路。

    所谓很多想不开的孩子,绝望逼疯的考生。我在高中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时常被问的问题就是:我不知道我以后能做什么。

    废话,如果你的人生18岁就能望到底,还有什么意义?看不到,不是绝境,是希望。

    说实话,po主生长在高考大省,高考生的压力真的很大,每年自杀,忧郁的新闻总让人难以放心。但是在国外就不是这样了吗。国外的大学也很辛苦好吗……

    身为曾在世界前十大学毕业的孩子,我想说,至少国外的大学并非安乐窝。每年的学校心理诊室从开学定位置就得排队到期中考试。每年也有很多学生,考完试开派对忽然就口吐白沫,患上失语症,厌食症,甚至拿枪对着老师的,都有。

    生活总把人逼向两难,真的。但是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绝境。

     短评

    13年前,海清尚未成名,只在《似水年华》里演一个匆匆一瞥的女房客,只和黄磊打了个照面;很多年后,海清和黄磊演对手戏做男女主角,只会叫我更加想念那一年来到乌镇的刘若英。他和她,也许才是“小别离”。

    7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很好看,接地气,虽然大学都快毕业了,但是看初三父母家庭压力很有同感,张子枫演的真好,期待未来得小花,黄磊和海清也演的好

    12分钟前
    • rafi6
    • 推荐

    小别离,自己在家的时候换台看到的,前面很欢乐,属于现实题材剧情,感觉现在的父母应该更有共鸣。我感觉演员表演很到位,张子枫小小年纪,表演的很不错。海清黄磊更不必说。片子很好,在我这,值得五星。

    13分钟前
    • 开心最大
    • 力荐

    只看了张小宇cut,喜欢这小孩的性格,虽然有顽皮不懂事的时候,但内心还是个善良孝顺仗义热情的孩子啊。对比客串的那几位略微尴尬的演技,三个小演员的表现太自然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大进步吧。

    17分钟前
    • Stark实习生
    • 还行

    海清太可怕了,十六岁就更年期

    1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第一集来看 演员演技都在线 笑点也充分 很多小细节和台词都非常生活化 很有代入感 六集后补充:说实话我觉得这个片子很真实 甚至让我想起了曾经自己的中学时代 海清演的很好

    21分钟前
    • мимоза
    • 推荐

    很贴近生活的题材!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子女,愿意竭尽所能!三个不同条件的家庭,三个不同性格的孩子,谱写着同样的故事……

    25分钟前
    • 夏夜绚丽的光
    • 推荐

    黄磊和海清演得跟我爸妈一模一样!考砸了向老爸求助最后还是露馅、老妈不打招呼拉窗帘、上学路上堵车拉着我下车跑、老妈教训我的时候老爸在门口偷听时不时咳嗽两声……这些细节都太真实了

    29分钟前
    • 小碗青
    • 推荐

    看来只有我觉得海清演什么都是一个样子。神经兮兮的。

    32分钟前
    • 哪个虫儿敢吱声
    • 还行

    题材很好,张子枫演技过得去

    36分钟前
    • 小晗要当锦鲤
    • 力荐

    世间所有爱都走向团圆,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40分钟前
    • KM
    • 推荐

    已经到了看家庭剧的年纪了吗……竟然觉得蛮好看

    44分钟前
    • 奶茶给我我不喝
    • 推荐

    感觉还可以 不过这絮絮叨叨成绩成绩再成绩 看着是真烦 tf像是个吉祥物一样出现了几秒加一首歌的歌词 还被改成什么炫世纪233333

    47分钟前
    • wink
    • 还行

    第六集朵朵发飙和父母冲突那里看哭了,回想自己青春期那会儿没少给爸妈添堵,那么爱那么爱的一家人,因为各种压力各种矛盾冲突在言语上冲撞互相伤害,特别感触。尤其是现在自己嫁了人马上也要做妈妈了,真希望自己也能带给孩子幸福。

    49分钟前
    • 松小润是小野受
    • 推荐

    小细节做的挺好,主角配角演技都在线,小演员们都很有特点,就是打酱油的tfboys台词有些尴尬,不过不影响整体剧情,片尾曲用他们的歌特别好,满满的青春气息。看多了玛丽苏和妖艳贱货蓝眼睛,生活剧真是一股清流

    50分钟前
    • 多喜养福
    • 推荐

    最后十级,简直就是童文洁个人的精神病秀。前面四星以上,后面二星以下,综合给个三星吧。

    53分钟前
    • LorneX
    • 还行

    黄磊+海清+张子枫,爱到不行的组合。哈哈哈黄磊你不和陈数搭档演情侣了吗?张子枫演技真的好好啊,演得好像。好有生活气息。

    57分钟前
    • 李同学live
    • 推荐

    前有邬君梅,中段有王姬,后面有陈数,再加上朱媛媛,这剧简直把我喜欢的国产剧女演员都集合在一起了!也难得国产剧选小孩演员选得不错(萌上了胡先煦),所以前半段挺好看。不过,后半段再次面临国产片的通病:偏题。到后面基本无关小留学生的讨论了(连镜头都没有),还是演成了东吵西吵的家庭剧。

    58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全剧充斥着焦虑感。中国目前现在的家庭亲子题材剧永远都是将问题现实地展露出来,但是临到要解决的时候,突然用理想化的形式仓促结束。

    1小时前
    • 臭兰人
    • 还行

    黄磊演的都是一种感觉,虽说是电影学院的老师,这个算是近期内最好的电视剧了,比满屏的玄幻魔法大ip的烧钱剧好太多了,很细腻的感觉,还有三个小盆友能换个发型么?

    1小时前
    • 讨厌冬天
    • 推荐
    加载中...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