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苏东坡

    苏东坡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2

    主演:陆毅,林心如,韩雨芹,石爻,宋灏霖,郭冬临,李强,杨冬,王晓晨,牛飘,王诗槐,何伟,苏在强,申军谊,杨亚星,萨日娜,赵超,李丞峰,康群智,姜志刚,高岱,晋晗宁,邓若男,王力,柳玉林,刘长纯,赵晋,薛中锐,夏志祥,张贵生,宋楚炎,夏丹丹,彭刚,赵艺然,李东生,张大寗,陈永健,于鸿州,张婧,尚铁龙,刘亚津,周波,张京海,王中道,韩剑光,戴明,邓林,徐风,霍尔查,周媛媛,张原荣,包海龙,李竹,丁建钧,邓鸣,孙德成,侯迪,胡战利,王翔,李飒,张俊杰,潘小千,侯弢,张新荣,郭言,宋禹,王童,陶吉斯,昂扬,王波,汤志 

    导演:王文杰 

    猜你喜欢

    • 18集全

      刘老根

    • 22集全

      刘老根2

    • 已完结

      冰锋

    • 更新至28集

      但愿人长久

    • 更38集

      玫瑰的故事

    • 完结

      斛珠夫人

    • 36集全

      明月照我心

    • 46集全

      苍狼

     剧照

    苏东坡 剧照 NO.1苏东坡 剧照 NO.2苏东坡 剧照 NO.3苏东坡 剧照 NO.4苏东坡 剧照 NO.5苏东坡 剧照 NO.6苏东坡 剧照 NO.16苏东坡 剧照 NO.17苏东坡 剧照 NO.18苏东坡 剧照 NO.19苏东坡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北宋嘉佑年间,眉州苏洵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出蜀进京赶考,高榜得中,深得仁宗宠爱。苏洵的《六国论》也轰动京师,“三苏”从此扬名天下。然而,抱负不凡、具有天纵之才、且被王安石称为“不知更几百年才出如此人物”的苏东坡,一个纵横于儒、释、道,诗词书画皆为另辟 新界开山人物的苏东坡,一个在慈善事业和公立医院领域首开世界先河的苏东坡,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的苏东坡,却历尽坎坷,万劫不死。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才大遭嫉,挥之不去;虽为文雄,言祸偏来;真话虽贵,当权难容。在精神沙漠中特立独行的苏东坡,怀揣着小莲给予他的那份女神般的爱情,带着他的红颜知己王朝云,背负着政敌和亲朋好友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及悲欢离合,先后与王弗、王润之搀扶着走过了大宋的山山水水、十湖九州。晚年被贬海南孤岛,走向天涯,走向中国的历史长河,走向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本剧反映的,正是苏东坡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一生。

     长篇影评

     1 ) 纪录片《苏东坡》里的诗文

    上周教授了课文《核舟记》,这枚明代的核舟主题为“大苏泛赤壁”,船头栩栩如生地刻着苏子、鲁直和佛印,课文内容勾起我再读苏子诗文的兴趣,周末偶然想起央视有一个关于东坡先生的纪录片《苏东坡》,于是欣然观之,并将纪录片中提到的相关诗文整理如下。

    1.凌虚台记(节选)

    ······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2.狱中寄子由二首

    序篇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3.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黄州寒食帖

    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1.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12.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3.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4.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5.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6.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2 ) 东坡和他的人生风雨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感谢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苏东坡,看到他生命里不止文学的那一面。从前在课本中,主要学习的还是苏东坡的词,但是如今回看,他的人生丰富至极。词书画,儒释道,权利中心,被贬下放,他的爱情,和苏辙的兄弟情谊,和佛印等人的友情,和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的同僚之情,文人相惜,平淡又感人,平凡又博大。他创造东坡肉,碳烤羊脊骨,等美食,将艰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杭州,他疏通河道,修建苏堤,造福百姓。黄州是他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转变之所,我才知道,原来一开始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害怕皇权的压制,害怕未知的旅途。他是在风雪中成长起来的。惠州是他的爱人与他永别的地方,儋州是他贬去的最偏远之地。临终前,他说只要我过好了每一天,问心无愧,那么过往所有时光我都在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什么样的境界啊! 从前我是不相信的,他们都说,艰苦的时光是一段财富。但是看到苏东坡,看到黄州惠州儋州这句话,我发现原来真的有人,回忆生平,觉得苦难中的经历如此珍贵。我太爱苏东坡了,爱他实事求是的执政理念,爱他吟啸徐行的豁达通透,爱他想要沧海寄余生却依然坚守在任,爱他爱惜佳人,共唱枝上柳绵吹又少,爱他偏远行遍,仍记黄州惠州儋州,爱他夜雨写寒食,岭南啖荔枝…苏东坡给中华民族文化乃至直接文明留下了深厚遗产,是过多少年来看,都不会褪色的书。

     3 ) 诗酒趁年华

    苏轼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

    苏轼祖籍河北人,也算我半个老乡。

    妈妈是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平日忙于服装店的生意,几乎是诗歌绝缘体。

    我经常鄙夷她的朋友圈,不是劣俗的心灵鸡汤就是各种不明真假的转发。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她的“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标题,才明白人都是有诗歌基因的,只不过有的可能已经冬眠了。

    看着这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我“终日错错碎梦间“”。想起了前几天我们一起看的纪录片《苏东坡》。

    他的际遇、他的失意、他的阔达、他的抉择。这部纪录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

    第一集,我看电视,妈妈在拖地,人生到处何相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因“乌台诗案”受诬陷,曾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妈妈说,苏轼真不容易,那时候交通多么不便,他行走这么多地方,舟车劳顿不敢想象。

    越是往下看,我越发现自己一无所知。

    第二集,我边看电视边吃西瓜,妈妈边听电视边摘韭菜。窗外,恰好下起了蒙蒙细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世道险恶,人言可畏,这是自古以来从未变过的。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天涯海角,银河迢迢,苏轼,不管是面临险恶的人生抉择,还是日常的沙沙鸡毛,总能展现出豁达壮阔的心态。虽然他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妈妈凑过来,说道,画面真是极美,极舒服,我喜欢这样的素颜镜头。

    第三集,大江东去浪淘尽,苏轼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在清净的夜晚观看,令人振奋不已,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读苏轼的赤壁赋;后来看了张学友主演的电影《男人四十》,以《赤壁赋》贯穿全剧,我更是爱的如痴如醉。白光在夏日的午后喧哗的涌进房间,张学友饰演的老师念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我顿觉胸中酸楚无比。

    第四集、第五集、第六集分别为《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

    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

    看完了《苏东坡》,顿觉整个世界空荡荡,想要继续从诗歌中寻找一丝慰藉。

    我以为妈妈不会对诗歌有太多的感悟,我以为她的心里不会再有诗的火光,但是,那天看到她朋友圈的标题后,我开始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妈妈也是爱诗的,她的生活不应该只局限于油烟味的厨房和挂满服装的街市小店,她的心里也有诗和远方。

    妈妈说,看完这部纪录片后,她精神为之一振,诗歌再次变得新奇而美好。她利用手机百度学习了很多优美的诗句,记住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

    妈妈说完后,低头吃着碗里的饭。她的话语触起我一种特别酸楚的感受,这么多年,妈妈为了这个家奔波操劳,周旋于世故沧桑之间。久而久之,妈妈成为了只知柴米油盐和市井新闻的妈妈,一点诗意有没有,一点情怀也没有。

    而我呢,竟然有点嘲笑没有学问的妈妈,甚至鄙视她毫无色彩的灵魂。

    但是,我忘了,我记在心里的第一首诗就是妈妈教给我的。

     4 ) 看央视纪录片《苏东坡》的豁达人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东坡留下的这句诗对我而言,比起著名的水调歌头、念奴娇之类更能触动心弦。在看他的系列纪录片前,自己经历了人生一系列坎坷遭遇,大喜大悲,心境近乎怆然,却又无所适从。折磨是身心两方面的,我在家中养着的日夜,百无聊赖,碰巧点开了央视的纪录片看。这才发现自己对于苏轼这个人,无论是对他的人生,还是对他面对世态炎凉的态度,认知何其浅薄。

    一直以来,苏东坡对我来说,意味着一位伟大的诗人,词人,甚至还会联想到美味的东坡肉,但也仅此而已了。我不知道他是位为民生疾苦仗义执言的政治家,也不知道他曾经为杭州的建设规划付出过多少心力,更不知道苏堤的苏字取自他姓,甚至不会知道看似潇洒的他遭受过几次宦海沉浮历尽艰辛坎坷。

    但是苏轼依然活得豁然通达。

    他的聪颖与天才,是我所艳羡的,但最令我折服的莫过于那份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的人生态度。

    苏轼不会恃才而傲,既能侍奉皇帝应付庙堂,也能与高人文士往来,甚至即便面对路边的乞丐,他也丝毫无“往来无白丁”的倨傲,与其热情攀谈。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待,对富贵不移,对贤才不妒,对贫贱不轻,文人身上有的酸气他是概没有的,也难怪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气吞山河的豪迈词句了。

    他自己曾几经贬谪,但即便落入最困苦的状态,都能使自己重新站立起来。没有钱,就拿起锄头当农民种地;没有吃的,就自己研制出美食。日子虽然过得窘迫艰苦,他却仍不失风雅之心,依然作品不断,谈笑风生,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我所欠缺的,恐怕正是这么一份处之泰然与心境豁达吧。

    然而苏轼又并非一味的平静淡泊,遇见不平他会仗义直言,性格耿直得让权贵阶层都无法容忍;伤心痛苦时,他也会写出给弟弟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世未了缘”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情浓怀念时,他唱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即使过去千百年,苏东坡依然如身边人般活着。

    又如何能让我不仰目而视呢?

    究我一生,不可能活到他这个境界,但他确成为我努力的目标。

    央视的这六集纪录片,编排叙述都极为优美,虽然所述生平未必详尽,却是相当值得一看的。也因为这部优秀的纪录片牵起了我对苏轼的兴趣,以后想要找更多的资料来学习、了解这位大文豪。

     5 ) 无风无雨也无晴

    提到苏轼,有很多能戳中人的点。比如有人爱他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里面有他的抱负和不甘;有人爱他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里面有对历史的感悟和豪迈的狂想;有人爱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里面有他的温婉多情;有人爱他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面有他对家人的思念和爱。打动我的是哪点呢,也许是当我看到朝云逝去后,某个黄昏落日或是暮雨时分,东坡对朝云的思念吧。“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种思念觉不仅仅是男女之情,更多的是苏轼将朝云看作是知己而知己已逝去的哀伤,世上少了一个能与说的人,也许是唯一一个。那种不能言语的内伤才是最磨人的。 我爱他的“不合时宜”。在职业生涯中几度沉浮,能和王安石君子之交。不合时宜,是处于世事中能真正懂得和追寻自己想要的大智慧,是能在名利场中选择激流勇退的大勇气。 我也爱他的生活态度。比起文豪、政治家这样的称呼,我更愿意将苏轼看作是生活家,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能苦中作乐,在艰难日子里将生活过出花来—东坡肉、东坡肘子、千层饼、烤羊骨、酒煮生蚝…都是苏轼给自己开出的花。 对美食抱有热爱的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也不会太差,所以哪怕他“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能“无风无雨也无晴”——生活,就该过得像苏轼一样。 我跟一千年前的这么有趣的一个人家乡这么近,我却没去看看,虽然现在是霓虹灯的世界,但跨越时空后,我愿意相信我们会在山水间相逢。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你的流放地,我的追梦地。旅行计划加了很多地方,这次新增三个。

     6 ) 真性情之人

    四星送给苏东坡,特别逗,很多段子,笑死了,内容再多些就好了……

    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是政敌,王安石在乌台诗案为苏东坡求情;

    苏东坡 陈造 “河东狮吼”出处;

    定风波;

    苏东坡的诗词在被贬黄州后,风格大改;

    对着江水发誓,答应巢古圣散子瘟疫方不让别人知道,后来爆发瘟疫食言了;

    杭州建苏堤春晓;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东坡笠 ,东坡饼;

    “呵呵 ”网络语出自苏东坡,网络语鼻祖;

    “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之便做墓”;

    划入元佑党人黑名单,个人不允许藏有苏轼作品,但是宋徽宗自己藏有苏轼作品; 剧中关于苏东坡禅宗和净土宗部分的解释,大多解释错了。临终时说“着力即差”解释是错的;

    临终前还在调侃自己“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果然禅宗悟性很好,一般人写不出…

     短评

    林语堂对他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

    5分钟前
    • 姚知不是雪
    • 推荐

    这已经是很好的下酒佳品了,今晚吹空调喝白酒吃冬笋一气儿看完了。虽然篇幅太短内容有限且过于突出黄州,但尽可能的国际视角、部分取景的美、冬季、我熟悉的几位师长出镜,特别是老冷的声音和赵老师的酒窝,还是令我感到一丝久违的古意。

    10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效果尚可。访人不少,对谈甚浅显,似是拍给海外观众看的中华文化普及片。

    14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cctv很久很久终于放了人文记录片……记不清已经放了多久的荒野动物……谢天谢地换题材了……制作精良 画面优美……但遗憾重点说了黄州 别的浮光掠影 一笔带过,作为迷妹 万分不甘心啊……

    18分钟前
    • 香蕉鱼
    • 推荐

    千年一次打开纪录片频道,正播放第一集。手边正在写他的几段戏,所以看到知杂南庑,野火东坡,月白赤壁,乃至各种饮食,倍感亲切。只要东坡,怎样都好,唯一不满,为什么只有六集,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21分钟前
    • 周眠
    • 力荐

    我坡的演员真是清荣俊逸,不过强行漂瘦了一大圈。余光中老师、田晓菲老师是惊喜。

    25分钟前
    • 涵湘宁
    • 力荐

    挺好的片子啊,不知道为啥有些豆瓣文青咋那么挑嘴。看到第四集,东坡与柔奴的对话处,哭了。quote: 东坡问柔奴,你咋那么开心呀?柔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27分钟前
    • 甜麥:冬宫夏宫
    • 力荐

    剧情简介写得很精准,“以黄州四年为主线,观照其一生心路历程”。换言之,本片不是讲“苏东坡的什么”,而是讲“什么样的苏东坡”,着眼点并不在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而在于其人其心本身。背景音乐、动画做得很不错。但为了展示世界范围影响,引入专家过多过散,黄州之外稍显单薄,这些都是不足。

    30分钟前
    • Risshine
    • 推荐

    呜嗷嗷 好想把采访素材要过来细品

    32分钟前
    • 思麦路
    • 推荐

    诗人、画家、书法家、美食家、工程师、地方官......苏轼的一生不断探索生活之美,以物养人,以人养物。

    36分钟前
    • 故园飞鸟
    • 推荐

    苏轼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

    41分钟前
    • 茜茜公主
    • 力荐

    挺可爱的纪录片,苏东坡真是个妙人

    42分钟前
    • 慕詩
    • 推荐

    谈得比较浅,但是画面超级美。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真是妙龄尤物。想去惠州看看朝云墓。

    45分钟前
    • 巫陽
    • 推荐

    请叫我杰克 · 苏 · 东坡 · 傲天 · 焦裕 · 禄。我热爱生活,基友众多,上能侍君,下能亲民,写诗绘画,种田锄草,无所不通。不爽了喝酒睡觉,爽了就淋雨感冒。最爱吃饼和肉,还是乖巧厨男一枚哦:)

    50分钟前
    • 大米荣荣
    • 推荐

    东坡 山谷 味增 酱油

    54分钟前
    • Sadomasochism
    • 推荐

    天生爱豆

    57分钟前
    • 连亨利
    • 力荐

    旁白小姐姐的声音真有味道

    1小时前
    • Haruko
    • 力荐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小时前
    • 是心
    • 力荐

    难得在全球找到研究苏轼的学者共同发声,满是对苏公的涛涛敬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田晓菲称之为苏轼的幽默,我更觉得是释然。到黄州“一蓑烟雨任平生”时,佛学思想融合,历经沧桑之后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当然也是得益于宋朝士大夫的环境),已有成仙之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是释怀了。观照苏公一生历程,每逢坎坷事,心中总是默念想起《定风波》几句,借以自勉。每想起大文豪如此豁达释然,我眼前这点小摩擦又算得了什么。“不知更几百年,方有此人物”,往后千年再也没有。陈寅恪言“中国文化之盛,造极于赵宋之时”,私以为然。

    1小时前
    • 巴喆
    • 力荐

    专家切换的太频繁密集了 倒是看到孙教授了 中间穿插诗词有的不是时间线的有些乱 不过取贬谪这一段来讲真心好 毕竟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1小时前
    • 番茄都是西红柿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