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亲爱的房客

    亲爱的房客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台湾2020

    主演:莫子仪,陈淑芳,白润音,吴朋奉,谢琼煖,姚淳耀,是元介,沈威年,王可元,陈雪甄,胡广雯,朱宥丞,林欣怡 

    导演:郑有杰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攻略陛下100次

    • 更新HD

      追逐野马

    • 更新HD

      游戏改变者

    • 更新HD

      我叫多麦特

    • 更新HD

      维塔利娜·瓦雷拉

    • 更新HD

      官方机密

    • 更新HD

      女子大小路の名探偵

    • 更新HD

      旧爱综合征

     剧照

    亲爱的房客 剧照 NO.1亲爱的房客 剧照 NO.2亲爱的房客 剧照 NO.3亲爱的房客 剧照 NO.4亲爱的房客 剧照 NO.5亲爱的房客 剧照 NO.6亲爱的房客 剧照 NO.16亲爱的房客 剧照 NO.17亲爱的房客 剧照 NO.18亲爱的房客 剧照 NO.19亲爱的房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林健一(莫子仪 饰)是住在顶楼的房客,但他不只照顾年迈患病的房东周秀玉(陈淑芳 饰),还收养了她9岁的孙子王悠宇(白润音 饰),这一切看似超出普通房客的行为动机,在周秀玉去世后受到质疑,很多人怀疑他是为了顺理成章的获得遗产,他百口莫辩,因为这些举动背后隐藏着一段不被承认的感情,也更是他思念一个人的方式,而那个人正是房东已经过世的儿子…

     长篇影评

     1 ) 同志哥哥去世后,小叔子和哥夫的战争!

    之前已经看过挺多类似的故事了,都是身为同志的伴侣去世后,另外一半与他的家人的战争,怎么好好相处,怎么互相接纳,怎么把战争化为亲情。比如之前大热的谁先爱上他,还有郑佩佩演的轻轻摇晃,还有日本的一部短剧弟之夫,但这还是第一次,这么复杂,又是岳母,又是小叔子,又是继子,而且还展现了,怎么对待对方的父母,怎么对待对方留下的孩子,很棒!

    妻子和丈夫男友的战争

    大热的谁先爱上他,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展现了伴侣去世后,男友怎么和妻子以及孩子相处。妻子对于自己的爱的怀疑,孩子对于父亲的爱的好奇,还有自己母亲对于自己的接纳,自己对于已经逝去的爱情的不舍,最后化成为了完成他的心愿的一场演出。

    这场妻子与男友的战争,最终和解,不过都是出于爱。

    母亲和儿子男友的战争

    前几年郑佩佩出演的轻轻摇晃,主演是男神小本,男友去世后,怎么与并不接受男友是同的母亲怎么相处?是继续假装朋友,还是坦白?那无处不在的爱的痕迹,该怎么隐藏怎么收敛?还有怀念最爱的他时的表情和悲伤,怎么藏?怎么瞒?

    这场母亲与儿子男友的战争,最终依然和解,还是因为都深爱着同一个人!

    哥嫂与弟弟男友的战争

    之前的一部日本短剧弟之夫,一共三集,每集四十多分钟,也差不多是一部电影的体量,讲述弟弟去世后,弟弟的异国男友,回到并不接纳弟弟是同的哥哥一家,在一天天的日常中,与哥哥嫂子和侄子愉快相处,虽然最爱的那个人走了,可是就算是同,两个人相爱,也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啊!

    这场哥嫂与弟弟男友的战争,最终和谐收场,两家人甚至成了亲人。

    无论是谁先爱上他的毒舌幽默,还是轻轻摇晃的淡淡忧伤,或者是弟之夫的轻松日常,都掩盖不了一个悲伤的事实,那就是,他们共同深爱的那个人走了。深爱的一个人提前离开了,剩下的一个人该怎么办?他该与先走那个人的亲人怎么相处?

    也许你会为深爱的那个人一辈子守身如玉,守着对他的爱过完此生。或许你会开启下一段人生,躺在另一个深爱的人的怀里。但是你与深爱的他的亲人怎么相处?是随着深爱之人的离开,就此和他们彻底远离,还是替他守着他的家人,为他承担本该他承担的责任?或者是只做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偶尔问候,并不过度深入彼此的生活?

    爱人离去后,与爱人的家人如何相处,就算是在异性恋里,也很敏感,比如大热的大江大河里,萍萍去世后,东宝和岳父岳母,仿佛怎么处都不合适。依然当他们的女婿吧,但是人家的女儿都走了,好像也不合适。一直守着萍萍的回忆孤独终老,仿佛对他有些残忍。怎么办?仿佛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圆满的命题。

    谁先爱上他的过于偶像剧,轻轻摇号过于浪漫,弟之夫又过于理想悬浮,都没有给出一个很现实的答案。但是亲爱的房客给出了,它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很现实很真实的可能,同性伴侣去世后,原来可以这样,和他最爱的父母和解,让他们接纳自己,接纳他们的爱情,收养他最爱的孩子,替他好好照顾他,虽然影片中最终健一因为各种原因,并没能好好照顾小宇。

    影片除了给出如此现实如此赤裸裸的一种可能之外,在平平淡淡中,还始终有悬念勾着我们。前面一段,为什么健一会坐牢,由此开启回忆,到底为什么?我们带着问题进入,却发现更多问题,健一和阿姨是什么关系?和小宇是什么关系?小宇的爸爸是怎么去世的?渐渐地,我们明白了,哦,原来是阿姨去世了,而且怀疑是健一杀的。由此产生了更大的疑惑,明明健一对阿姨那么好,为什么?他真的是贪图阿姨家的房产和钱财?他真的是为了抢房子才收养小宇的吗?他明明对小宇也那么好……慢慢地,我们发现,原来药是健一从炮友那里买的,是小宇不小心给阿姨吃了药,健一是不想人小宇责怪自己。

    一个个现实问题跑过来,血淋淋地摆到我们面前。伴侣去世后,该不该照顾他的家庭?该不该替他守寡?欲望来的时候可以去约炮发泄吗?伴侣的母亲如果求自己让她安乐死自己该怎么办?多么残忍,又多么现实,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的啊!比如哥哥离开后,唐鹤德该怎么过?他可以再恋爱吗?可以约吗?他也是正常人啊,也要活下去啊,如果他再恋爱了再约炮了,就是对哥哥的背叛吗?难道在天国的哥哥,不希望他最爱的人幸福地活着吗?

    健一把对爱人的思念,谱成一首歌,就像谁先爱上他里阿杰完成宋正远的那场演出一样,只是这首歌,是和他最爱的孩子一起完成的。虽然爱人已经离开了,可是爱人的家人,也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家人。

    同性片去同性化,关注人类共通的情感,才是真正的自信!真正属于全人类的影片,而不只是同性群体内的狂欢!我是同,但我一直都不希望别人把我当成同看待,我就是普通人,我的能力我的性格我的人品,希望去同性化,除了我爱的人是男人外,我的一切七情六欲,和所有人类都是相同的!就好像这部片子一样,不管你是同还是异性恋,爱人去世后,一样要面临与对方家庭的相处。

    同志哥哥去世后,小叔子和哥夫这场战争,只不过是因为不理解不相信,以为陌生人就是图谋不轨。可是你真的用心了解了吗?自己天天在外面闯祸,让家里人擦屁股,人家却在家替你照看家庭,你有什么怀疑的?久病床前无孝子,再好的亲儿子都不一定有健一做得这么好,我相信,再不讲理的人都会动容。

    当然了,影片确实叙事有些弱,剪辑有点点乱,孩子不知道的情况下喂奶奶吃药健一顶包啥的也过于狗血,可是真的已经很棒了,比之前很期待的两部都要好太多了。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过于刻意。还有那什么你的灵魂是爱做的,太过做作。而亲爱的访客,不管是悬念的设置,还是现实社会意义,都要完整的多。

     2 ) 短评限字数,只好写成影评

    导演生怕观众不知道他要拍一部有“内涵”的电影,安排了很多复杂的剧情,把一些思想较为“传统保守”的观众作为“假想敌”,放在“对立面”,设计了很多“挑衅性”的“诘问”句式的对白,不但不会引发他们的“反思”,还会显得十分刻意,引起他们的反感。通俗一些讲就是看起来不是很真实、很假。

    另外导演想深刻叙事的同时,想表达的主题又太多了,一部电影的时长很难一起把那么多事情都讲清楚,导致电影实际看上去又显得特别单薄。这是很多“文艺片”的通病。说实话一部电影专注一个主题,导演和编剧把这个主题讲好,演员把它演好,摄影和剪辑把每个镜头衔接好,其实就很优秀了。譬如《美丽人生》揭示的主题是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花束般的恋爱》讲述的是情侣之间像花开花落的感情,《暹罗之恋》叙述的是两个青春期少年之间的纯情,等等。

    如果导演固执的将太多的主题融汇交错在同一部电影里,只会像《亲爱的房客》一样,最终泯然大众,注定被时代遗忘。

     3 ) 亲爱的房客

    林健一是住在顶楼的房客,但他不只照顾年迈患病的房东周秀玉,还收养了她9岁的孙子王悠宇,这一切看似超出普通房客的行为动机,在周秀玉去世后受到质疑,很多人怀疑他是为了顺理成章的获得遗产,他百口莫辩,因为这些举动背后隐藏着一段不被承认的感情,也更是他思念一个人的方式,而那个人正是房东已经过世的儿子…

     4 ) 对莫子仪的主观想象,与电影无关。

    看金马的时候,直到结束,都没有意识“莫子仪”“影帝”是多么重的荣誉。

    入围者的笑脸放大放大超倍数在屏幕上,莫子仪微微皱眉的一张脸就显得冷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电影入围,他发型和角色看起来相差不多。桂小姐的发型也和角色相同,别的演员没太注意。虽然没有看过内娱的活动,但稍微有些印象的艺人,气质也绝不是这样复杂的。

    我看他像有心事压在身上。起身,领奖,致辞。没有激动,拿奖不拿奖对他似乎没什么区别,鼓掌也敷衍了事,仿佛随时准备在镜头转移的下一秒把手放下。没有紧张,语速不快不慢,简简单单几句话,除了特意感谢淑芳阿姨,只有最后几句露出来一点不那么冷淡的热气,一听就是他能说出来的话。尊重电影,尊重人权,爱惜自己。

    电影里健一明明是隐忍的男人,给别人留下的也是很压抑的印象。我记忆最深几处都是他在哭。检察官拷问健一为什么不在男朋友死后搬走,一点体面没给人留下。我以为的大吵大闹,或者更戏剧化的桥段都没有出现,健一只是冷冷淡淡几句话,甚至是刻意处理过的平静。好像在这之后所有的尊严都失去了,抱着小尤大哭,看着悠宇掉眼泪,在绝望中笑着哭。

    电影看完,首页推荐的耸动标题视频,莫子仪怎么样怎么样,一刷新也就划过去。林健一的隐忍,脆弱,温柔,我觉得这些才是莫子仪。最重要,为什么声音这么好听,咬字发音克制,腔调也刚刚好。

     5 ) 陌生人的爱与温柔

    一个陌生的房客心甘情愿地照顾一个老太,和她的孙子小宇。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要比亲人还要尽心尽力。所以,当被问到为何如此时,这个房客反问:如果他是一个女生,那么照顾恋人的家庭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一个男人照顾另一男人的家庭就显得十分奇怪了。同性之爱的尴尬和被误解就这样推到了眼前。影片用了许多沉默而优美的镜头讲述了房客林健一对恋人王立维的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爱是美好的,无论是在什么名义下。

    老太突然去世,在其死因不明的情况下,林健一受到了检方的搜查,怀疑他的动机跟争夺老太的遗产有关。而报案的是老太的另一个儿子,警方也认为定然如此。他们根本没想到林健一的唯一动机就是爱,是纯粹而温柔的践行对逝去爱人的诺言。

    而对于小宇,房客林健一是个怎样的人,能不能代替他的父亲给与他家庭之爱,这也是一个悬念。一方面是林健一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小孩,一方面是他也需要同性之爱的释放和治疗。他带着小宇去高山看云海,陪着小宇的父亲一起冲顶巅峰。他扮演了一个半父半友的角色,一个爱的伴侣的角色,他的使命就是付出和坚持,去治愈人心,去点燃希望。

    此片没有过多讨论同性之爱是对是错,而是探讨了在艰辛的生存中,在冷漠而艰困的世界中,如何坚守着爱,坚守着人与人之间的本真和温柔。影片用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向观众说明了生活的真谛,那就是用心对待每一个汲取你和给与你温柔的人。因为点滴的温情会慢慢汇聚爱的河流和大海,会带走我们的悲伤,也会化解生活的残酷。

    电影基本上都是在回顾林健一和小宇还有老太的幸福生活。还原这个亲爱的房客来到这个烦恼多多困难多多的家庭后慢慢有了起色的点点滴滴。 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的老太多服了止痛药(麻醉药)造成了类似于安乐死的结果,其罪不在林健一。而林健一也确实有罪,他为了独占恋人,从而破坏了一个家庭,尽管在爱的名义下,但一个符合社会伦理的家庭的分崩离析的确会对老人和孩子造成伤害。

    最终,小宇的回忆洗脱了林健一的杀人嫌疑,但他也失去了小宇。在远方的小宇的钢琴曲和歌声中,在需要重新面对新的人生的时候,他会不会依然选择用爱和温柔,坚强地面对这个充满不幸和艰困的世界呢?

    此片获第15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6 ) 20220102

    很久没有看过明明节奏那么慢,却让整个影片充斥悲伤的电影了,好多话都让我觉得很难过,“如果我今天是一个女生,我的老公过世了,我继续照顾他们家,你还会问我一样的问题吗?”就这么一句算不上质问的问题,让我感受到很憋闷的不公。我必须承认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林健一这样的人,无论是男性伴侣还是女性伴侣,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少见的情况发生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家庭身上,构成了故事的合理性,也带动整个故事的情感。我想说导演没有把这个群体美化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点,无论是王立维过世后健一约炮排解苦闷,还是当初在社交平台上告诉小孩妈妈她老公是gay,这都是人性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导演没有刻意避开这些,因为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是一样的,对恋人的占有欲,不能容忍他或她之外的另一个人,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吧。最后再私心补充一句,林健一的演员无论是外形还是演技都很适合这个角色,忧郁气息简直刻在呼吸里了(仅针对这一部电影而发言)

     7 ) 根深蒂固的偏见,会杀死善良

    上次写《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影评的时候,我已经呼吁过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不要拍得那么程式化、像命题作文(没看过的朋友戳这里),所以这一次我就不再谈这个问题。那么《亲爱的房客》算不算程式化呢?多少还是有一点,但我觉得比《刻》好多了。

    《刻》所关注的问题,主要还是自我认同,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发现自己,然后把自己安放在社会的某个位置。如今,在彩虹婚姻已经合法化的台湾,讨论这个问题不能说过时,但多少可以说有点老生常谈。《亲》至少聚焦了两个目前来说还很少被讨论的问题:1.合法化并不能立马带来所有人观念的转变,在一个被排挤的环境里,自我如何以不鱼死网破或破罐破摔的方式立足?2.LGBT家庭的小孩,怎样才能以平等的方式被社会接受?

    在娜拉正在出走的年代,我们不必继续呼吁娜拉要走出来,而是应该像鲁迅先生一样,问问娜拉出走之后该怎么办。

    电影最开始设置的两个悬念,我觉得不够巧妙,甚至略显老套。

    首先一开场,是一个文弱的男生被拷上手铐,检座指认罪名,质问他是否伏法。这样一开头,稍有经验的观众都知道这个慈眉善目的男孩必是被冤枉的,至少,也是被某些恶人逼迫到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境地才会犯法。

    接着,时间倒回到文弱男孩(林健一)被抓之前,主要人物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在这场戏里得到显现:看似他儿子的九岁男孩(王悠宇),这个家的阿嬷和男孩的叔叔(王立纲)。王立纲欠了钱还不上债,并且他与妈妈并不亲近,林健一虽然对这家人很好,但他与这家人没有血缘关系,第二个悬念在这时从阿嬷的嘴里交代了出来:林健一,似乎是杀死王悠宇父亲的凶手,他对这家人这么好多半是心里有愧,是为了赎罪。

    然而有经验的观众会再一次预感到,林健一绝不会是坏人,事情绝对另有隐情。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别着急,后面一个多小时慢慢来“震撼”你的三观。

    当然,吐槽归吐槽,理智点想,电影都是有套路的,套路无伤大雅,重要的是整体的连贯性,故事的自洽性,和人物性格是否能让人信服。关于这几点,我是可以打到70分的,也就是说,差强人意。

    在电影前半段,看到林健一这个形象如此完美又如此受欺侮的时候,我是有点生气的,因为我特别害怕完美,很不真,只有迫害妄想症的人才会觉得为什么我如此完美还要被世人所欺负;才会指天长啸,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还好,后面看到林健一约Pao的情节和他在山上告诉王立维自己对他前妻说的那句话,我才觉得,人物形象稍微丰满了点,当然还是不够。林健一于我,没有太大的信服力,也就是说,他还是不太真实。

    白先勇笔下那群青春鸟儿,他们在燃烧,在熊熊烈火中敢于用刀剔出自己的心脏。这是我感觉到他们在压抑的世界里选择彻底反抗的活法,很有说服力。

    当然也不是说只有滚烫地活,才算真的活过,《阳光普照》里的阿豪,会让我感觉他是涓涓流淌着活,但我会感觉到他是个大厦将倾的人,这从他对待生活的抽离感可以看得出来。阿豪对人好,但他从不是因为自己主观的需要。

    反观林健一,很明显能看得出他是真的想要王悠宇这个孩子,这是他和阿豪最不同的地方,一个人但凡有了执念,他的压抑与抽离就会显得不太真实,所以我作为观众,潜在的期待是健一能为了这个孩子爆发一次,面对生活压迫的触底反弹,然而他没有。他太优雅了。

    虽然对于人物形象我有一些挑剔,但是我觉得影片提出的问题非常好。17年我看了部纪录片,叫《同志宝贝》,讲述的是LGBT家庭在培养小孩上的优劣。还有一部剧情片《欲盖弄潮》,忘了哪年看的了,里面也有关于同志家庭抚养小孩的问题。

    其实这类家庭的好或不好都是可以想见的,好的一面是,大人会更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同志宝贝》里我记得有个桥段,小男孩在商场里试口红的时候,他的母亲鼓励他,如果你喜欢你就试,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对于孩子,不管是教会他们尊重每一种选择,还是教会他们从小培养自主思想来说,都是非常棒的。这一点,我想在最开放的异性恋家庭里,都很难做到这么敏感,他们会默认符合主流思想的性别气质,对于孩子一些非主流的东西,在下意识里就早早扼杀了。

    然而同志家庭也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某一类性别气质的缺失会让孩子小小年纪就与大家与众不同,这对于基因里刻着合群的人类来说,这些小孩不得不从小就面对比他人多百倍千倍的孤独。

    《亲爱的房客》里最触动人的一个地方,是林健一质问检座,如果今天我是一个女生,你们会不会问我一样的问题?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法律的改变并不代表全体观念的改变,或者有些人表面说自己能接受,但很多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思想还是带着歧视。除了检座没意识到自己观念里对于同志家庭的组建带着潜意识的不信任以外,当郭小队长看到林健一手机里的“约Pao神器”的时候,他那副鄙夷与嫌恶的表现,好像林健一做了什么恶心的勾当一样——所以,很多人说自己能接受LGBT群体,其实他们能接受的,也只是自己想象中构建的“好同志”,然而现实中的同志也是普通人,有情欲,一堆臭毛病,甚至做坏事。当他们揪住一点点让他们想象坍塌的现实的时候,他们就会跳出来否定一整个群体:“你看啊,我就说他们同X恋都是……”

    我们可以再用那种质问方式质问郭小队长:“如果今天他发现一个异性恋男孩手机里有探探,这能作为指控这个男孩品行不端的证据吗?”

    这些根深蒂固的偏见,会让同志家庭的小孩从父母那继承压力和异样的眼光;他们的童年,从一开始就要比他人的压力大许多。

    然而这一来不是主体的错,而是主体外的环境带来的畸变与异化。其次,这也没有什么好坏可言,许多异性恋家庭也有很多问题:离异、家暴、留守等等,如果质问LGBT家庭的孩子凭什么从小要面对命运的不公,那么我们更应该帮助问题异性恋家庭的儿童走出困顿,毕竟LGBT家庭的小孩基本都不会面对缺爱的困扰。因为很多LGBT群体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一直面对缺爱的困境,他们对这一块极其敏感,正因为自己曾经缺少过什么,他们才知道应该给到孩子什么。他们也知道,他们这样的人要一个小孩,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们,他们仿佛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实验品,等待“科学家们”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他们抚养小孩时所做的一点一滴,他们一个稍微特别的行为,都会被“主流”认为代表着整个群体。所以最不用担心的,就是他们会给不到孩子足够的爱——一部分异性恋家庭在看到他们充满爱的家庭的时候,应该羞愧地低下头。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写道:“我们每个人暗自哀叹在未来缺乏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明天的人类会在肉体和自由中体验未来。”改变绝不是一蹴而就,也不代表中间不会出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接受每一种改变,也不回避每一种问题。

     短评

    电影的克制风格没能坚持到底,在结尾依然陷入了台湾商业电影的温情套路之中。台湾近年一系列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已经明确展示了其区隔于其它华语地域的新兴意识形态的成熟。这是一种不仅限于性少数群体的身份认同,而是为台湾人的身份认同增加了一层更加难以消解的外壳。同性恋问题不仅仅是同性恋的问题,电影跟随台湾社会的脉搏,在同性恋问题中嵌入更多社会议题——收养、养老、濒死,这是一个同婚合法化地区势必会面临的诸多问题,而由这些议题产生的社会互动,又会在客观上推动它变得与隔壁更加不一样。就这一点来看,近年来的台湾同性恋电影,他们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电影本身。而我怀念的可能依然是《蓝色大门》那时候没有社会包袱的澄澈吧。

    8分钟前
    • 江声走
    • 还行

    比起電影,我覺得旁邊泣不成聲、還得一直補充水份不至於脫水的男觀眾,他的故事更讓我感興趣

    13分钟前
    • Rei
    • 推荐

    电影开始莫子仪面对警察的审讯,就问“如果我是个女的,你今天还会问这样的问题吗?”如果主角是女的,这大概就是个在老公死后出于愧疚,任劳任怨照顾婆婆,婆婆死后,还被小叔子怀疑是杀人抢遗产,有理说不清,最后连儿子的监护权也丢了八点档狗血卖惨大戏,想想这个剧情真的很老套啊,但是主角是个男的,于是所有的偏见都来了。拍是拍得真细腻温柔,不愧是金马影帝,莫子仪把这个人物演得非常动人,在极度克制中做到了感情的收放自如,很多静镜头捕捉到细微的神态变化,和白润音的父子对手戏也很强,两个人的表演都很好。最后小朋友补的半首歌很好哭,整个电影都很好哭。

    14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很安静的电影,很跌宕的故事。有山有海有钢琴。观影过程中是完全走进电影里了的,出场后才逐渐对故事细节产生疑惑。关于同妻的部分希望能有更多的细节。白润音的厌世脸好到位。莫子仪真不错。

    16分钟前
    • 塔图因种树露西
    • 推荐

    在愛人關係之外,更進一步觸及同志伴侶與婆婆、與孩子的關係,作為LGBTQ華語片相當難得,可以期待這一題材電影將邁入新階段。雖然正常/不正常的社會歧見描繪,某種程度上還是困限在苦情框架中,幾段前史的設計,也稍稍乏於新意,幾乎都在預料之中,但幾個時空的穿梭,還是處理得相當流暢,在劇作鋪排上值得玩味。山林與《斷背山》有著似有若無的呼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真誠。當導演複述觀眾提問,問劇中孩子是否理解這部電影的內涵時,孩子篤定地點頭說理解,或許才是這部片最大的意義吧。

    20分钟前
    • Cari
    • 还行

    其实有点闷,台湾的lgbt电影总是有种人在泥淖中却极力在拨云见日的感觉,一种非常低微的生活渺茫感。

    22分钟前
    • 郑沧东
    • 推荐

    非常动人,也非常压抑。莫子仪的表演能说服我。他容忍外界不断的盘查,只为保护好一段感情、一个家庭和一个孩子。外人很难明白他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因为其中缘由“难以启齿”,悔恨当然是他做这一切的起点,而在与爱人家人相处之中情感生发了出来。他取得了爱人家人的信任,于是他们成了真正的家人。这一份情感无比珍贵。

    23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2.5。不是菜,溫情取向、動之以情的社會議題片路徑(鄭有傑的作者姿態,近年似乎更加隱身),剪接點都想要你哭,但執行還行,節奏舒緩清楚。目標群眾約略定位在是元介飾演的角色(以及延伸出來的吳朋奉飾演警察,對姪子的愛與移情、轉化),透過插敘補充、其他視角的填補,看見同志的善意、沒什麼大不了的行為(如有約炮神器app)如何被曲解,當然也因此並不尖銳、善惡較分明。莫子儀一看就知不是啥壞人,所以這個懸念是無效的,剩下安置的兩個秘密(奶奶跟伴侶怎麼死,後者涉及少見莫的暗面)也不是太有趣,反正重點也不是情節衝擊力,而是情感變化:婆「媳」關係(各種「媽媽」行為,開場廚房煮食、前段各空間的「外人感」),鄭近年熱衷的「父子」命題(如何讓9歲小孩理解,跟他自己身為人父、近年大量接演的經驗有何關聯?)。很愛拍莫的手。

    27分钟前
    • HurryShit
    • 还行

    溫柔、哀傷、淒美,劇情倒是還好,但人物設定有點出乎意料,沒想到這也是一部同志電影,劇組還特地跑到合歡山上取景,雲霧繚繞的山景配上角色心境的轉變,美極了,卻又哀傷極了,總算知道有莫子儀這個演員,其實可以稱他為台版田中圭了🤣,沒意外會是金馬大熱門,男主角、攝影、劇情片入圍絕對ok,沉澱心靈看會發現,每個哀傷的結局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關乎人性、關乎利益、關乎無私的愛,吳朋奉最後一次演出,我才真的注意到這位演員,有點可惜。

    30分钟前
    • Puff
    • 推荐

    “你长得真英俊,难怪我儿子会煞到你”,听了伍佰那首《煞到你》那么多年也不知道歌名啥意思,居然通过这部电影知道了,哈哈。莫子仪好好哦。

    32分钟前
    • RealityBites
    • 推荐

    莫子仪很好 郑有杰不行

    36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如果今天我是女的,我的丈夫死了,你们还会问同样的问题吗?”性别为本的同志电影,展现的是“性别一换,全是偏见”的现实世界。用倒叙增加悬念,用反传统的家庭关系挑战人们对爱的既定看法。没有我你会比较轻松吧;但有你我会更快乐啊。不只是房客。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表演内敛,感情细腻,好看。好像是从《谁先爱上他的》开始,彩虹湾的同性片,丢掉了浓浓文艺腔,丢掉了自怨自艾的包袱,实现平实温和的生活介入,不再是歇斯底里了,《亲爱的房客》日常化、细节化挺打动人,“两个爸爸”的设定让整个故事比其他片子高出了一个维度。

    4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年度最佳華語酷兒電影,當之無愧。請大家向這樣的題材和視聽語言看齊,不要再只是宣言同婚愛最大和陽光健康中產家庭了好嘛?深耕一下諸如同志家庭撫養權和老年安樂死這類的議題。酷兒電影或者同志題材應該向著去酷兒化和正常類型化的方向發展才是對的,讓其他不被「看見」的人群被「看見」才是正道。不要只拍什麼#小王苦守寒窯十八年#和#穿越多少時光我還愛你#這種東西,沒錯,我說的就是那個誰愛他和刻在,要不然同志的眼淚和錢包也太好賺惹⋯⋯

    46分钟前
    • 陈好康
    • 推荐

    本片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故事,林建一的对质,害死了王立维和他的妻子,虽然林建一以救赎为起点以爱为终点照顾王的家人,但影片拍出来的效果就是同志要想获得认可,就要无限地委曲求全。这种卖惨式价值观很难说没有受到现实社会道德规训的影响,就连「如果今天我是女的,我的先生死了,你们还会问同样的问题吗?」这句话都流露出《娘道》式女性价值取向,这是影片最大的局限之处。除此之外,莫子仪的表演也很难称得上好,无奈就是仰头叹气这种基本操作,金马影帝的演技不应如此。相比没拍好的同志家庭问题,本片对安乐死的探讨或许更具有意义。

    49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鄭有傑導演的映後致詞十分感動、甚至在觀影時有一度因小莫和淑芳阿姨的演出而差點眼淚潰堤,可是電影本身似乎有一道「無形」的牆在阻隔這股暖流進入觀眾的心;一部要跟觀眾「訴說」情感的片子,作者所聚焦的情感卻是離散的,非線性敘事的爬梳鋪排並不是如此精準,賦予情感之重,卻無法在多方支線及多方情感交錯兼合;但不可否認的,電影本身是如此莊嚴且十分感性,能調配的越純粹越佳,有傑導演賦予了本片生命力、演員則賦予了靈魂,故事箇中的溫度是頗為私人的;健一的角色命題挺有趣的,一個家中無血緣的寄宿者,他所訴說的愛、賦予的情是殘缺且矛盾的,莫子儀的表演更為此角畫龍點睛。

    54分钟前
    • 浪人麥特
    • 还行

    “以后,你可能会碰到很多很讨厌和莫名其妙的事情,就像现在,可是你一定要记得,这些事情都不是你的错”这个社会是这样的,没那么多合常理有逻辑的事情,如果一定要分对错,不能认为是自己的错,不是不认错,而是不管我们在探讨什么议题,同性平权,同性婚姻合法化,性向歧视,性别歧视,复杂亲情关系,老年生活质量等,应该让自己学会感知什么是爱,在爱的基础上去触及我们的议题,应该是会了解到我们心中其实没有那么多恨,也就没有那么多错,剩下的莫名其妙就骂两句后随他去吧。

    59分钟前
    • Lucass
    • 推荐

    「沒有我你會比較輕鬆吧?」「有你我會比較快樂啊。」可是最後林健一什麼都沒剩下了:愛人、兒子、接納他為家人的阿嬤,甚或他的長髮。我和朋友開玩笑說:林健一好愛哭。但回過頭來想,恰恰因為他是一個善良、全心去愛的人,所以面對變故時他也更加脆弱、敏感而易於悲哀。如果說合歡山上一場大雨、再也醒不過來的王立維、影片中了了幾筆帶過的缺席的愛情是整場困局的起點,那麼被叔叔帶到大陸的悠宇寄來的CD就宣告林健一終其一生也難以逃脫。「你會很快樂嗎?我飛到你在的地方。我會很快樂嗎?在夢裡一起回家。」

    1小时前
    • 推荐

    白润音的表演让我想到了2004年击败梁朝伟的柳乐优弥,不仅是表演,还有王悠宇和福岛明两个角色共有的懵懂与漠然。他们处在善恶难辨的模糊地带,不怀有界限分明的爱或恨,却对所有命中注定的早有预感。外在的厌世指向应激式的防御,情感的奔涌却源于柔软的直觉,无力感和求生欲如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在男孩身上完成了令人心碎的重合。与之相比,林健一的至善则异常空洞,愧疚感令他的隐忍变得虚伪,也令他的爱变得廉价。事件的迷局往往会蒙蔽我们洞穿人物的双眼,它们一面为其带上枷锁以激起我们的保护欲,一面压垮了人物的行动力使其沉重不堪。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爱是明知“不会有好结果”也依然伸出的手。

    1小时前
    • 别问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