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前哨基地2019

    前哨基地2019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俄罗斯2019

    主演:阿雷克西·查多夫,彼得·费奥多罗夫,斯维特兰娜·伊万诺娃,Lukerya Ilyashenko,克塞妮娅·库捷波娃,康斯坦丁·拉夫罗年科,菲利普·阿德耶夫,阿尔乔姆·特卡琴科,尤里·鲍里索夫,Maksim Artamonov,Mikhail Bondin,Viktoriya Borisova,Oleg Boyko,奥列格·楚古诺夫,Simon Dobravets,马克西姆·埃米利亚诺夫,谢尔盖·戈金,阿斯卡·伊利亚索夫,叶莲娜·科连诺娃,维克托·奈梅茨,Dmitriy Panfilov,Vladimir  

    导演:埃格尔·巴拉诺夫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幸存者1937

    • 龙林逃生2

    • HD

      磨坊

    • 正片

      食人鱼

    • 更新HD

      活死人之日

    • 更新HD

      杀人电魔

    • HD中字

      失落的大陆

    • HD

      洛拉电台

     剧照

    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2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3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4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5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6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6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7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8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19前哨基地201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不是陨石撞击地球,也不是恐怖份子的全球威胁,更不是发生核子战争,人类熟悉的世界一夕之间面目全非,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全球电力系统故障,消灭所有生命,唯独一个位于东欧的小区域幸存下来,仍保有正常的电力运作。面对毁天灭地的灾难,这个人类最后的希望堡垒必须全力反击,阻止这场灭绝浩劫……

     长篇影评

     1 ) 越真实,越美丽!

    戏剧创作强调冲突,而战争本身就已经是人类冲突的最极端表现了,所以理论上有关战争的故事不需要再刻意制造冲突,只要展现冲突就可以了。战争片拍到今天,越拍越真实,一方面枪火爆破,流血死亡这类的场景,在道具技术和电脑特效的加持下,越发逼真。另一方面,是故事视角的客观,真实,不鼓吹、偏袒任何一方,尽可能真实地如实呈现战争本来的面目,越来越关注战争中的人(大多是军人)们的内心,偏爱刻画人在战争环境中崩溃,绝望的状态。越真实、客观,越能成为一部好的战争片已经成为共识,但要做到不容易,前者需要发达的工业技术的支撑,后者更对剧本的审美高度有诉求,本片无疑二者都做到了(而且是在非常有限的预算内),全片就像是一次高质量的军事行动,干脆利落,精准高效。

    凌烈的字幕

    影片伊始,字幕就直接定下了沉重的调子“哨所里的人都将死去”,简洁的字幕后,几名新增兵员在武装直升机里的谈话也释放出恐惧的气息。到达哨所营地后,发现果然是一处随时被死亡笼罩的人间炼狱,三面环山的敌人时不时倾泻下一阵弹雨,恶劣的地形使得士兵们只能被动防守,但同时大兵们似乎恐惧是神经已经有些麻木了,每天照例的交火成了家常便饭,白天在对方的火力威胁下只是稍微有些收敛,晚上还仗着敌人没有夜视仪,在营地里乘凉开趴体。亲历过战火的人会知道这样诡异的场景是多么的真实,战场上令人窒息的气氛是士兵们最可怕的敌人,他们会用一切方式给自己解压,舒缓紧张的情绪,否则仗还没打就疯了。

    手提摄影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观众就是大兵的一员,贴身观察了营地生活的方方面面,跟他们一起执勤,打闹,吃饭、睡觉,一起探讨人生以及焚烧粪便。影片前半部的节奏与铺排非常棒,短短几十分钟既十分清楚的讲述了哨所的军事局势和政治处境(同时成功营造出递进的紧张感,譬如村民们逐渐倒向塔利班组织,塔利班的武器装备偷偷地在升级,阿富汗翻译不停地喊“狼来了”,都给人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又生动出营塑造了营地士兵们的群像,很多人仅靠一两句台词,立马勾勒出有血有肉有故事的形象(譬如那个看守疑似间谍的大兵,竟然跟对方分享起自己的童年创伤)。东木大人的公子扮演的中士“罗姆沙”理论上是男一号,因为群戏的需要戏份被压缩了不少,加上这个趋于完美的角色有些老套,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倒是跟他有几场对手戏的士官“卡特”非常亮眼,本片我最喜欢的段落就是大雨中卡特执勤时通过步话机与罗姆沙的对话,大意是罗姆沙说耶稣会保佑我们进行这场正义之战,卡特回怼说塔利班也是这么想的,罗姆沙说:那看结果吧,我们不可能都对,卡特回答的很精彩:我们可能都错

    对战争的正义性有怀疑

    后半部将影片推向高潮的攻防战如期而至,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我无法做出精妙的解析,但是好赖还是看得出的,最难得的地方还是跟前半部分一样,极高的还原度(还有战斗中的真人演自己),不美化也不黑化,真实就是力量,三十多分钟的战斗场面看下来气都顾不得喘。事实上这是一场规模很小的战斗(塔利班几百人,美军几十人),时间也仅仅持续了一天,也没有什么战术兵种配合,就是简单的一边攻一边防,但是逼真的现场还原让我们感到战况非常激烈,有近在咫尺的体验感,这是靠枪火效果的出色和演员情绪的到位共同造就的。在子弹倾泻如雨和炮火摧枯拉朽中,着重刻画了拯救大兵梅斯的段落,没有人天生是英雄,人性的光辉因为真实而闪耀,卡特几次鼓起勇气质问,仍不敢踏出车门,但在他的坚持下,上司拉森同意并提供了掩护,卡特顶着枪林弹雨将梅斯救上车,之后又和拉森一起把他抬到了医护站,精疲力尽的卡特原本对这场战争有着莫名的质疑,此刻似乎寻找到了其中的意义。梅斯大量失血,战友们踊跃捐献,梅斯身上流动着同袍之血被送上了直升机。然而片尾劫后重生的卡特被告知,梅斯终究没能挺过去。看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影片传达的信息:这就是战争,有热血,也无情。没有高调的爱过朱毅,没有抱着炸药包冲向碉堡的英勇,倒是有士兵们对这场战争一以贯之的态度,片中在决战前代理指挥的中尉邦德曼对着大家说:我们的目标从未变过,罗姆沙立刻回答:对,活下去!

    这道题谁来答?

    我来

    片中的政治态度也是中立且有高度,没有妖魔化村民和塔利班,村民们面对这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美国兵,态度必然是暧昧和狡猾的,塔利班武装是一个模糊的存在,没有直接描述,但你能隐隐的感到即使是协议区的阿富汗人民也在为之输送着血液。大家都看得出来,这个苦逼哨所完美象征了美国在这场战争在那个的处境:尴尬和无奈。片中第一位指挥官本杰明(精灵王子演的那个)是个颇有政治才能的军人,在因为上级的一道荒唐命令送命之前,勉强维持着与村民的和平局面,即使这样,在谈判时面对明知一天前拿着AK47对着自己营地扫射过的年轻人,也只能息事宁人。第三任黑人指挥虽然看上去胆小又怂包,撒尿都不敢出门,但他是唯一个活着调离岗位的指挥官。哨所原本7月份就该撤离,但是为了给阿富汗总统竞选造势,拖到10月份,造成了最后的惨烈之战。都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这里,战争本身就是政治。士兵也是筹码,很多影迷说美国军方高层脑子有病,把哨所设在这个兵家大忌的地方,其实高层聪明的很,在纵深腹地设置哨所,有战略和威慑甚至宣传的需要,至于官兵的损伤,只要不离谱,都是可以接受的Necessary loss。

    如果真如美国独立宣言中说的那样,“人人生而平等”,那么美国大兵和塔利班分子的生命也是等价的,最后的决战中,美军看似惨烈,也只是死亡8人,山上的塔利班则在美军空中打击下尸积如山官,片中帮德曼中尉在通话里说:空中支援来了,让他替天行道吧,英文是“do lord’s f--king work”,这里跟前面提到的罗姆沙与卡特对话有了微妙的呼应,耶稣似乎站在了实力更强大的一方,镜头一转上山负责清剿剩余敌人的波蒂斯上尉看见漫山遍野的尸体和战斗机投下的巨大弹坑时,不禁感叹道:还好他们是我们这边的!这里的“他们”一语双关,既是美军强大的空中优势,又是耶稣本人。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二战中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后,无数同盟国的人发出的类似的慨叹:幸好他是我们这边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拥有了原子弹的一方自然也就拥有了正义。战斗结束,夜幕降临,身披长袍的阿富汗妇女来到营地为死去的塔利班分子(应该是其家属)默哀祈祷,目睹此景,卡特说:要是有人这样缅怀我们就好了!罗姆沙说:嗯!这是两处瞬间赢得我好感的地方,波蒂斯上尉和卡特各自的一句话,让我感到了一丝丝对逝去的生命的悲悯以及对战争的清醒认知:双方都是在为信仰战斗的人,而上帝站在那一边,他们无从选择。

    自言自语的都是实话

    活人永难平等,死人可以。

     2 ) 非常真实的战场还原

    因为过于贴近真实,很多军迷会觉得不爽,但这也正是本片的闪光之处。

    好莱坞战争片,大致两类,一类是开挂的英雄主义主旋律,例如《海豹突击队》之类,怎么爽怎么精彩怎么来;一类是反战类型,怎么压抑阴暗悲催怎么来,比如《锅盖头》之类。当然更多的片子为了票房,会平衡二者,各种元素兼而有之。

    本片显然是走的写实的风格,你觉得不爽了,导演的意图就达到了。观众受商业战争电影影响太大,本片就是想还原真实的战场。

    枯燥漫长乏味的战备等待,一群精力旺盛无所事事的大兵,长官尽量讨好阵地周围的村民,努力构筑一个相对和谐的小环境。然后在一个毫无准备的日子,手忙脚乱的遭遇敌袭。没有英明神武的巴顿统帅,没有呼之即来的空地支援。只有官僚主义的上司、设置不合理的据点、随时掉链子的装备和通信、很久才来的支援,当然还有一群猪队友。

    观众想想自己的工作和项目,不都是这么回事嘛,有几个项目能精准流畅的按你的计划方案和预期进行?进行中无一不是状况频出、四处救火、一地鸡毛。昏庸官僚的上级和出错的队友、趴窝的设备是100%存在。和平环境的日常工作尚且如此,到了战场,显然只能更加混乱。

    精心策划,精英团队,英武睿智的领导,秘密潜入,精准打击,按预定计划和时间,狙击手、导弹、飞机等各种豪华黑科技装备手段轮番表现,都踩着点依次到达,队员个个以一当十,机智勇敢,最后敌人灰飞烟灭,战友们全身而退。即使有牺牲,也一定牺牲的极其光彩夺目。英雄团队总是精神抖擞的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如果对真实战场持这种观点,那一定是商业战争大片的毒中的太深了。

    例如海豹六队抓捕本拉登的行动,突击队提前在1:1搭建的本拉登住宅模型里练了几个月,具体实施时,依然有一架改装型黑鹰落在了围墙上,撤离时只能炸毁。

    本片也能够提醒一下那些成天纸上谈兵的战争狂热分子,真实的战场确实很残酷。正如片中老鸟告诉菜鸟的话:你能活着离开战场,就是最大的胜利。

     3 ) 军人使命

    一直以来,真实事件改编的战争故事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观众能透过电影的叙事角度去了解一段历史,无论是知名的《敦刻尔克》、《决战中途岛》,或者描述二战德军春季攻势《旅程终点》、越战龙潭战役的《危机:龙潭之战》与救人无数的医疗兵《最后一搏》这些相对不为人知的战争故事,都让我们详细看见发生世界某个角落的真实事件,并对整体世界局势演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而《前哨》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

     4 ) 前哨|煎熬

    老美在全球的横冲直撞,有点不可理解。

    人阿富汗的事儿,是人家的内政,互不干涉内政,这不是应该得到公认的“真理”吗?

    之所以选择阿富汗,老美的考虑,大概是既然老毛子来过,咱也得来刷个存在感。

    这搞得当地的族长很困惑,这些歪果仁,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究竟在琢磨个啥呢?

    老美在这方面,向来不吝啬损一下老毛子的。

    老毛子“来到”阿富汗,那是烧杀掳掠,咱老美过来,那可是来送钱来的。

    只不过,那些阿富汗的族长颇有“扮猪吃老虎”的嫌疑,钱是要拿的,但是承诺什么的,这个可不好说。

    “碰瓷”这种事儿,偶尔做做,让老美非常无奈。

    前哨阵地的部署位置,实在是个“死地”,大兵只能无奈的选择被动防御。时不时的冷枪已经是常态,至于大兵光着屁股反击这种事儿,也属于常态。

    大兵私下的抱怨,也是非常自然的事儿。

    身为大兵,想法很单纯。跑到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来驻守,天天当靶子,究竟是为了啥?

    这个问题,长官可回答不了大兵。

    毕竟,在整个故事的过程中,大兵们可是“送”了好几任长官。

    你说老外的长官也实在不咋滴,咋就不知道保护自己呢。

    最后,天天喊的“狼来了”,狼终于来了。

    浴血奋战不可避免,但战斗到最后,大兵们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煎熬的结果,往往只剩下生存的欲望和战友之间的相互护持。

    老外的反战,从来不说教。

    只是在战争中充满了调侃的味道。

    故事中有两句话,大概道出了真谛。

    第一句:我没有感觉到越来越好。情况一天一天的糟糕下去,长官“走”了好几个,这样的境况仍然没有得到当局的重视。老外的官僚,同样害死人,同样需要把事情闹大了以后,才会收拾残局。

    第二句:阿拉和耶稣,究竟哪个对呢?如果其中一个是对的,那另一个一定错了吗?这个疑问,对于都有坚定信仰的双方而言,是个不死不休的较量。这样的问题,大兵如何解答呢?

    当然不可能都是对的,但有可能全错。

    但是,又有谁真的在乎呢?

     5 ) 败退的美军

    2021.11.26

    美军在阿富汗扮演的是入侵者的角色,阿富汗人质疑美军为什么来这里?美军基汀上尉回答“我们的任务是将塔利班和普通民众分开,这样普通民众就不会陷入战火,我可以给你们钱和合同,还有项目,前提是你们得配合,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你们放下武器,然后在美国和真主的帮助下,见证你们的部落繁荣壮大,另一个办法就是撕破脸,对着干,“胡萝卜加大棒”,是美国人的一贯做法。看来赢得民心仅仅靠这两样是远远不够的。美军承诺给当地人出资建学校和水电站,但是有附加条件,就是必须与塔利班分割,就这一条就行不通,塔利班和部落是鱼和水的关系,怎么就能分离,就算关系没有那么紧密的部落,也和塔利班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

    美军处理他们排泄的粪便的方法是倒上汽油焚烧,好像越战时他们就这样做,不知道是何缘故。

    美军在阿富汗北部的卡姆戴西省重建队营地建立在一处完全被兴都库什山脉包围的偏远山谷里,四周是高于营地的群山环绕,这是欺负塔利班和当地部落武装没有重武器和远程武器。不过一天几次的轻武器偷袭也够烦人,而且也能时不时的歪打正着撂倒一个,就像癞蛤蟆趴在脚面上,它不咬人,膈应人,塔利班可是瞅着机会就会狠狠咬上一口的。所以在这个营地的美军士兵挺受罪的,从早到晚包括吃饭全副武装,枪不离手,随时准备应对突然袭击。这不,又挂了一个,这回是基汀上尉。接替基汀上尉的是伊莱斯卡斯上尉。这位长官运气也不好,在一次巡逻过桥时被炸身亡,紧随他的士兵亚戈倒是幸免于难,但是被炸飞上尉的脑浆溅到了他嘴里后,把他吓傻了,差点开枪自杀,只好和伊莱斯卡斯上尉的尸体一起坐直升机紧急送往后方医院。

    站在塔利班刚刚偷袭过他们的位置看营地一目了然,“当塔利班大规模进攻时,他们会先打掉迫击炮阵地,然后猛攻待命卡车,装甲悍马,尤其是远程先进侦察车2号,摧毁弹药库,失去补给,接着攻击发动机,摧毁通讯系统,然后从盘山道进攻,美军空中支援到达前,攻入铁丝网,将美军一分为二,基本上美军就完蛋了。罗中士用他的视角勾勒出一幅塔利班突袭营地的进攻路线图让人不寒而栗。美军在这样的营地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的靶子,每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这就是个只有等死的营地。

    新到任的指挥官布劳沃德上尉传达了美军将在七月关闭这个等死的前哨基地的命令,没多久布劳沃德被调走,他应该是第一个活着离开营地的指挥官,邦德·曼中尉暂时接管指挥权。塔利班大规模的进攻偏偏就让这个邦德中尉赶上了,尽管美军早有准备,战况还是超出他们想象,配备了迫击炮、火箭筒等重武器的塔利班士兵漫山遍野,前仆后继,营地被炸的狼烟四起,美军士兵仓促应战,看美军打这种以少博多的遭遇战仗,那就是个渣,毫无章法,慌乱不堪,抱头鼠窜,死伤惨重,大门一度被攻破,三道铁丝网都拦不住敌人,幸亏美军飞机及时赶到,才击退塔利班,拯救了营地残余的美军士兵。二十七人受伤,七人阵亡十几名阿富汗政府军士兵受重伤。第二天美军就把这个倒霉的破地方彻底夷平。但是,每个活着的士兵心灵的创伤恐怕永远无法抚平,战友在自己身边一个个倒下的惨烈景象永远留在了他们的心里。卡姆戴西前哨营地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撤离,成为2021年全部美军撤离阿富汗的一个前奏和缩影。

     6 ) 一般般吧

    荣誉勋章给活人发了两枚,然后电影就是这个这???虽然枪林弹雨下霉菌普通人也会躲在防弹车里和工事里瑟瑟发抖非常真实,但是涉及到传播美帝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方面我肯定体会不到。另外人物实在是太多了,除了俩荣誉勋章我也确实对其他人没印象,这么多角色没人都添几笔反而显得更乱糟糟。最后吐槽一下,影片最后统计里也有皇协军阵亡,然而影片里都是霉菌皇协军没见着,真是死的毫无价值也毫无荣耀,所以本片也可以教育一下美帝王师所到之处的当地人,别信美帝的当带路党,地位可能还不如人家基地里养的狗。

     7 ) 掌握话语权洗地侵略者形象——《前哨》

    掌握话语权洗地侵略者形象——《前哨》

    今天聊聊电影《前哨》。

    片名The Outpost (2020),别名72小时前哨救援(台) / 前哨基地。

    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美国电影。

    作为最喜欢侵略别国的国家,美国从来不会缺少拍摄战争电影的素材。这部《前哨》根据CNN记者Jake Tapper著作改编。讲述53名美国士兵在阿富汗东北部的前哨营地和基地塔利班发生激烈战斗的故事。

    美国人对扮演世界警察有着浓厚兴趣,没事就喜欢到别的国家插一杠子。所以当观众们看到美国佬跑到巴基斯坦边境靠近阿富汗的地方,建了一个前哨营地的时候,丝毫不会一点违和感。

    9·11之后,美国人打着反恐旗号到处派兵,这里的故事就在此背景下。一群美国大兵驻扎在巴基斯坦边境14英里处,随时要面对当地人民和塔利班分子的枪炮袭击。

    关于《前哨》的真实历史故事,在新闻上有了详细介绍。大家只要把下面四则新闻连起来,就会发现十分有趣的真相。

    【新闻1】

    人民网2009年10月5日电 阿富汗阿东部努里斯坦省的部族武装分子3日袭击了靠近边境地区的美军和阿政府军联合哨所,共造成8名美军士兵和7名阿安全部队人员丧生。有关方面表示,这是过去八年来,上述山区爆发的最激烈战斗。整个交火持续了数小时才结束。

    当地官员表示,美军和阿富汗的哨所分别处于山顶和山脚下,哨所两侧是村庄和清真寺。美军发表的声明称,3日清晨,300多武装分子从联合哨所附近的清真寺和村庄内发起突袭。美军和阿安全部队随即还击,与武装分子发生激烈交火并在空军支援下击退了武装分子。

    在战斗中,塔利班武装首先包围了阿富汗政府的哨所,并且从两翼向位于山顶的美军哨所发起猛攻。在战斗中,共有15名阿富汗军警被塔利班俘虏,其中包括一名当地警察局长及其副手。塔利班方面扬言,将通过宗教审判来决定这些“高级”俘虏的命运。

    http://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09-10/05/content_8162828.htm

    【新闻看点】这是最早的一篇新闻报道,也是最原始的素材。可以注意其中提到的数字,比如交战时间、俘虏数量。

    【新闻2】

    2009年10月4日,美军士兵抵达阿富汗南部接近巴基斯坦边境的一处军事基地。阿东部努里斯坦省卡姆代什地区驻阿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两哨所3日清晨遭武装人员突袭。在交火中,8名美军士兵丧生、多人受伤、20多名阿安全部队士兵被俘。交火持续到4日结束。塔利班称其制造了本次袭击。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06news/world/w/20091006/u1a4709230.html

    【新闻看点】交火时间从数小时变为3日清晨到4日,片名《72小时前哨救援》可是有三天之久。俘虏人数从15名变为20多名,但是不提高级俘虏的事。

    【新闻3】

    中新网2009年10月9日电 据美联社报道,北约领导的驻阿富汗盟军9日宣布,美军将撤离该国东部一个独立的哨点。

    10月3日,美军在阿富汗东部卡姆代什哨点与塔利班武装分子展开激烈枪战,导致8名美国人、3名阿富汗人以及约100名塔利班武装分子死亡,卡姆代什哨点大部分被烧毁。

    http://news.sohu.com/20091009/n267233658.shtml

    【新闻看点】塔利班武装分子的死亡数有了,但另一方的俘虏数没了。

    【新闻4】

    人民网2月7日电 五角大楼调查委员会近日公布了美军在阿富汗遭遇的一次惨痛损失的详情。该委员会认为,上级部署失误是造成本次塔利班夜袭事件损失巨大的直接原因。据悉,当塔利班包围遇袭哨所时,多数美军和阿富汗士兵都在睡觉,结果造成8名美军阵亡。

    报告认为,尽管美军向阿富汗增兵3万,但仍不足以在同塔利班较量时取得绝对优势。对手依然会利用美军和北约国家官兵的漏洞,发起一次次“致命的偷袭”。其中,上述发生在去年10月3日的事件,就是美军司令未能及时下令前线哨所撤退到安全地点的结果。

    由于配合美军行动的阿富汗军警缺乏实战经验,造成300多名塔利班武装轻松突破了哨所东部第一道防线。事发前,这个哨所内只有60多名美军和阿富汗军警。在迫击炮、火箭筒和机枪的掩护下,众多塔利班武装人员从山顶向山谷之中的美军哨所发动了猛攻。

    在激烈的枪炮声中,阿富汗士兵见势不妙纷纷逃离战场,只剩下美军在拼死抵抗。最终,在空中的支援下,美军总算是打退了塔利班的进攻。在打扫战场时,美军共发现了150多具塔利班的遗体。塔利班的“凌晨突袭”策略成为美军不敢小看的重要作战手段。

    美军调查组认为,由于上司很早就通知这个遭到袭击的哨所将被关闭,因此驻守当地的美军在防卫上有所松懈,没有储备足够的武器弹药和作战物资。在最激烈的战斗爆发前5个月时间内,塔利班武装分子曾发起过47次小规模攻击试探这个哨所的战斗力。

    目前,约有10万名外国士兵在阿富汗执行维和与重建任务,他们分别隶属于北约部队和美国领导的联军部队。大多数美军驻扎在阿富汗东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部落地区打击出没在巴阿边境两侧的塔利班武装。美军仍将在一些远离大部队的偏远地区保留哨所。

    驻阿富汗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日前也承认,五角大楼既低估了塔利班武装的战斗力,又未能获阿富汗民众的广泛信任,因此可能无法保证全面赢得阿富汗战争。预计,今后美军将把更多兵力部署在人口稠密区,以增加对普通民众和保护并减少塔利班的影响力。

    麦克里斯特尔强调,美军绝对不能重蹈前苏军在阿富汗失利的覆辙,打赢这场战争意义重大,否则塔利班“极可能”重新将阿富汗变成各类极端和恐怖组织的“天堂”。

    塔利班武装人员最近增加在公路上制造事端的次数,特别是对各类检查站开展偷袭活动。由于塔利班只派出几个武装分子就能对公路上运送后勤物资的车队发动猛攻,因此“心理战效果”极佳。

    最新民意测验显示,随着阿富汗战场上美军死亡数量增加及美国诸多国内问题不断发酵,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不断下滑。目前只有50%多一点儿的美国人支持将这场反恐战争进行下去。

    【新闻看点】这篇新闻已经被删了,有兴趣的人可以搜索关键字看快照。最终版的新闻稿美化了美军行为,强调塔利班武装分子的伤亡,也与整部影片较为贴近。

    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真相。

    《前哨》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观众们如果不是翻看当年的新闻网页快照,单看一部影片,很容易就以为当时的真实情况就是影片表现的那样。

    可是别忘了,这部影片是谁拍的,目的是什么。《前哨》的立场自然是为美国洗地,表现美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能英勇顽强地反抗“恐怖分子”。前一分钟美军还在努力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后一分钟就真的被当地人民打成一片了。似乎背信弃义的都是中东恐怖分子,美军一直是救世主的形象。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一个强盗跑到人家家里,馋人家的资源馋人家的身子,在人家路中间建了一个前哨营地,还不和当地人搞好关系,脱离群众,人家不揍你才怪。

    在《前哨》里,似乎恐怖分子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根本就是本末倒置颠倒黑白。

    《前哨》的优点就是战争场面好看。

    能够把前哨基地建在重峦叠嶂的山谷之间,真是一个战争天才,我简直想不到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战争鬼才。也正是拜这位鬼才所赐,塔利班才有这次绝佳的进攻机会。

    《前哨》的最高潮就是长达40分钟不间歇的战争镜头,枪声爆炸声不绝于耳,子弹和肢体横飞,令人十分过瘾。战斗中不乏大量优秀的长镜头,让观众们跟随着一名名普通士兵深入战场,极大地增强代入感。

    《前哨》场面好看,编导实力出色,展现出美国电影工业的硬实力,但本质依旧是洗白侵略者形象,大家在观影时一定要站稳立场,别被忽悠瘸了。

    好莱坞大片展现美帝硬实力,

    掌握话语权洗地侵略者形象。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8 ) 美国人怎么还在拍这种主旋律片?

    看这片心情很复杂。首先片本身不错,摄影很棒,代入感很强,战争的确很残酷。但另一方面,你们拥有夜视、战术车、阿帕奇、b1,对方连防弹衣都没有,用的还是老式步枪,结果生生拍出了上甘岭的感觉,谈着吉他唱歌的时候,真担心底下出排字幕,一条大河波浪宽。老美仍是最发达的国家,电影工业也世界领先,但这种矫情劲真tm让人作呕,什么时候好莱坞能站在阿富汗人的角度拍一部抗击美国的战争片?

     短评

    死绝之地,伤亡惨重,群众关系、统战工作不是这样搞的~

    6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还行

    美帝犯了军事上的左倾冒进主义,政治上的右倾孤立主义,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手法笨拙了点,场面还是挺好看的。

    11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还行

    手持摄影的运用,藏于暗处的恐惧和基于第一视角的展开,有点像此前《生死之墙》带来的卓越互动效果,后半段的枪战吵到耳鸣但也足够沉浸。除此之外,在叙事方面的繁重和“场面/情节”上的失衡略微影响了它的表达。当时政背景被导演特意调到最弱的时候,它更多关于绝处逢生的无畏,也算是一种简单干净的处理了。

    14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塔利班每人尿一泡,都能把男神们淹死。

    16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还行

    又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平庸电影,原事件真兵执导加1星

    20分钟前
    • Haley
    • 还行

    据点选址不合理,且不设外围警戒线,攻得很凌乱,守得很狼狈。注定只好多发奖章来追认止痛了。

    22分钟前
    • 適時詩士
    • 推荐

    导演后半段犹如卖拷贝灵魂附体,把前半段看得昏昏沉沉的我一下子给炸精神了。不过实打实的战争场面拍得还不错,有点身临其境那味儿了~

    26分钟前
    • 发条橙
    • 还行

    太惨了,美国派兵去阿富汗到底为了啥啊

    29分钟前
    • KevinL
    • 推荐

    真实战场的体现,感觉完全可以给PLA做学习观摩,美军的个人战斗和组织力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老兵,需要重点打击

    32分钟前
    • 杭飞狐
    • 还行

    驻阿美军的操蛋日常,整备训练,收买人心,防冷枪,还差点被塔利班一锅端,最后索性炸光基地走人了事。美国阿富汗政策失败的缩影。

    36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竟然让当年参加战斗的老兵自己演自己,非常真实。最后老兵访谈做的也不错。整部电影值得观赏。最后啰嗦一句,那个黑人指挥官真是数贱合一:投鼠忌器,优柔寡断,贪生怕死,还喜欢讲political correctness。

    37分钟前
    • 荆楚浪人
    • 力荐

    把基地建在这个位置的也是个天才了

    39分钟前
    • Car1
    • 还行

    看得出来经费不多,但是细节很用心,稳扎稳打

    40分钟前
    • wxsg
    • 推荐

    战斗场面不长也不够激烈,优点是第一视角比较真实。最奇特的是机枪都在无防护的地方,敌人还常打不中,作为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觉得这个营地从选址到防御建立都太TM的奇葩漏洞百出了。只能感叹美军单兵作战的强大和塔利班的弱鸡。

    42分钟前
    • 1号游客
    • 还行

    写实题材,完全不偏不倚的观点呈现,当然还有平铺直叙的叙事。战场环境效果做的不错,但论调度别说黑鹰坠落了,连勇者行动都不如,过多的中近景特写和跟拍,突出角色紧张状态,却忽略了战场宏观局势的呈现,大部分时间给人一种错觉这帮美国兵是在跟空气打仗,听个响就完了。PS,奥兰多·布罗姆客串了一个军官,开卡车从山上翻了下去,大概致敬了自己当年《黑鹰坠落》里从飞机上掉下去的名场面。

    44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看海报像一部碟市烂片,但是事实上是《拆弹部队》之后最好的现代战争片之一,既有《锅盖头》的那种群戏和对于战争的思考,又有《美国狙击手》那样极具临场感的战争动作戏,导演在预算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很多大片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几段战争戏长镜头尤其让人难忘。

    47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奥兰多布鲁姆上一次在摩加迪沙从黑鹰上摔个半残,这次在阿富汗又摔山崖?是被诅咒了吗?虽然不是什么神作,但也不难看。

    51分钟前
    • 黏土
    • 还行

    片尾插入的几个前亲历者访谈以及制作特辑片段,结合影片,能看出导演尽量贴近事实高度还原的一种真诚。这类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通常不容易拍到尽善尽美,毕竟还原现实往往比较枯燥和零碎。授与同一个作战单位且在生军人达两枚荣誉勋章,五十年内首次,阿富汗反恐太难。再加上平庸的陆军策划和管理,导致该惨剧。对于这部真诚之作,豆瓣打分过低。BTW,Netflix2018年的八集纪录片《荣誉勋章》里第二集,就是还原了这部电影的背景。

    52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分这么低可能是因为大家讨厌美国佬四处侵略发动战争吧,平心而论电影还是很好看的,没有瞎矫情,而且贵在真实:子弹会打完、机枪会坏掉、通讯会阻断、伤员救不回来。奥兰多布鲁姆在战争片里总是那个非战斗减员。

    57分钟前
    • Piglette
    • 推荐

    基廷前哨战斗。拍得实在很一般,就用黑人上尉连厕所都不干上来影射陆军领导失利?塔利班能调动这么多高机和迫击炮去打基廷前哨才是问题好吧。

    1小时前
    • Die Katze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