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岸边之旅

    岸边之旅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日本2015

    主演:深津绘里,浅野忠信,小松政夫,苍井优,高桥洋,柄本明,奥贯薫,赤堀雅秋,松本华奈 

    导演:黑泽清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人间诗句

    • HD

      侏罗纪入侵

    • HD

      闭上眼睛

    • HD中字

      失控的布朗森

    • HD中字

      挚爱枭雄

    • HD

      坏男孩

    • HD中字

      夜色人生

    • HD中字

      喜丧

     剧照

    岸边之旅 剧照 NO.1岸边之旅 剧照 NO.2岸边之旅 剧照 NO.3岸边之旅 剧照 NO.4岸边之旅 剧照 NO.5岸边之旅 剧照 NO.6岸边之旅 剧照 NO.16岸边之旅 剧照 NO.17岸边之旅 剧照 NO.18岸边之旅 剧照 NO.19岸边之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独自生活的钢琴教师瑞希(深津绘里 饰)曾经拥有幸福无忧的生活,但是自从三年前丈夫薮内优介(浅野忠信 饰)失踪后,一切发生了改变。某个晚上,正准备做吃的瑞希,突然目睹优介由外面走了进来。而接下来的话语更令她吃惊,原来三年前担任牙科医师的丈夫被诊断患有绝症,他不声不响离家出走,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安然死去。某种执念让他以活生生的形态出现世间,并历经三年跋涉回到了家中。在优介的提议下,半信半疑的瑞希和丈夫踏上了回溯这三年来的寻家之旅。路上他们遇到了曾经照顾过丈夫的人,夫妻二人心底的秘密交替浮现,他们终于能够坦然地面对彼此了……  本片根据汤本香树实自2009年在《文学界》上连载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一场对死亡的深切问候

    黑泽清的这部《岸边之旅》相对上部《东京奏鸣曲》,显得很意识流,节奏缓慢的心理戏,情节是零散的,截取片段独立成章,并用细致的方式表现出来,当然更没有出现血泵、一惊一乍的惊悚之类的镜头,看不进去的观众会觉得这是部闷片,但是一旦看进去了,随着导演的思维跳跃同步的话,自然就不会觉得闷了。

    失踪三年的丈夫有一天忽然回到家中,直接告诉妻子「我已经死了」,妻子虽然惊讶,但是没有恐怖片中的惊悚,就连丈夫的忽然而至,也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唐突,而是他就站在那儿了,妻子只问了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好似日常夫妻间的表达,而妻子那日式物哀的表情,仿佛是对于丈夫亡灵归来的期盼。

    在丈夫的邀请下,两个人开始了三段「生与死」的旅行,他们第一次拜访的是丈夫工作过的报纸社,以及丈夫的同事报纸派发员岛影先生,而岛影先生的身份和丈夫一样,是徘徊于阳间的幽灵,愧对家人而不肯离去的幽灵,一个忙到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去世了的幽灵,当酒后释怀后安详离去的幽灵,当隔天红叶飘落如观墓冢的时候,才明白生存与死亡、现实与虚幻的边界只是一线之间。

    说不清楚这是部惊悚片还是部公路片,他们的三次旅行牵涉出的三个家庭,三个家庭背后的故事,每个家庭中的亡灵都有一份未了的心结,而妻子还在此中遇到了自己的父亲,父女重逢却已是阴阳两隔,影片的主题既是让人们珍惜身边人,也是让生者对亡者的放下。

    丈夫与妻子重逢开始,消亡结束,妻子不仅在旅行中重新认识了丈夫,也解开了自己孤独悲痛的心结,这次岸边之旅成为两人之间的和解之旅,一场对死亡的深切问候深深埋进了这部温情的电影里。

     2 ) 黑泽清电影的反常态

    黑泽清的《岸边之旅》(2015)的虚,与他的《东京奏鸣曲》(2008)的实,或者说其电影的反常态,构成了黑泽清电影的玄秘美学。《岸边之旅》中,失踪三年的老公优介(浅野忠信饰演)突然返回家,让做白团子的瑞希(深津绘里出演)大吃一惊,以为遇到了鬼魂。他也打趣地说“我已经死了,在富山的大海踏进去,就无法挽回了,多谢你的款待”。

    影片的玄秘,不但体现于突兀于剧情,还在于光线的明暗运用之中。优介常常玩闪失,本来正跟她聊着天,却发现消失过后的他端坐于客厅的沙发上,不免让人恍惚。这是黑泽清惯于玩弄玄秘的一种。夫妻俩的彬彬有礼,体现了日本的家庭习气,至少在影片中给我们的感观是一致的,只是说他俩在随后的相处中,过于克制了,哪怕夫妻俩一起躺在床上也是相敬如宾,有点儿不可思议。

    如此内敛的关系,穿插其中的,是瑞希对优介初恋情人朋子的耿耿于怀,这的确有点一反常态。她还专门找到了朋子,但温文的朋子已结婚,早跟他无涉了。影片开头,优介回家了,瑞希拿出自己手抄的“祈愿书”给他看,一笔一划用毛笔书写,祈愿他在外平安。但他刚回家,却执意要带她返回这三年间所经历的地方,让她明了自己所经历的人生。那些人事岂能重来,瑞希的不解符合常情。尽管瑞希请求他不要返回,但她还是跟他一起上路了。

    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小镇邮递员岛影老先生,一个专注分发报刊的老头,哪怕在街上看到,他也是视而不见,那种对于工作的专注,让瑞希大感讶异。更让人诡异的是,老头不许她用他的厨房做“寿喜烧”。他痛诉地说对不起死去的太太,生前对妻子动辄打骂,因为那是老婆用过的物件。他说人生为何这么麻烦,真的对不起老婆。原来他的居室,墙上贴满了他思念妻子的手工贴花。但一阵风吹来,一切消失殆尽。似乎这只是瑞希多年前所经历的,这次回访变得物是人非,空空如也。

    显然,影片着迷于这样的玄幻,虽然还未上升到玄秘的哲学高度,但也足够着力营造一种跨越想象的意境。“去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如此,人生才能安定下来吧”。瑞希跟优介小心地探询。神内先生与富江小姐的饺子店,他们的到来正好可做帮手。小镇生活,袅袅炊烟,给二人的岸边之旅带来了一潭活水。可谁知道深藏现实之外的秘密呢。

    之前身为家庭钢琴教师的瑞希,看到了富江屋里的钢琴,上面有一乐谱《天使的合唱》,想也没想就弹上了。这让急切的富江很是生气。她说30年了,从没人碰过这台钢琴,在她18岁时,10岁的妹妹喜欢弹钢琴,却常常挨她的骂,后来妹妹生病去世了,她懊悔不已,就像章鱼的触手一样,一直深深地缠绕着我,希望天国跟妹妹再相见,请求她的原谅。

    这时,妹妹麻子却出现了,让喜不自禁地富江手无足措,瑞希带她坐在钢琴上,妹妹终于轻松演奏起《天使的合唱》,一曲终了,感激涕零,妹妹虽即刻消失,终让痛苦了30年的姐姐放下了沉重的负轭。影片这种生拉硬扯地引鬼走入现实,在他俩最后走入乡村的良太一家也有出现。良太的妈妈熏子原是从城里来到乡下,10年前老公去世后,变得郁郁寡欢。儿子良太喜欢来到村子的瀑布边,跟瑞希说瀑布后面的世界很精彩。人生还有更美的地方,但瑞希只想早点跟他返回家中。

    人生总是在岸边。常在河边走,怎么不湿鞋。生命的来来去去,自然规律,不可避免。影片所弥漫的压抑情绪,难以复原。人生,死亡,岁月,让影片产生了玄幻的迷思色彩。有一点可以明证,身为牙医的优介时常向村民讲解宇宙的起源与大爆炸,说是137亿年前,宇宙经历了一次大爆炸,而28亿年后,地球将达到140度,已不适合人类居住,宇宙却不会因此而结束。

    身心的疲惫的瑞希烧掉了“祈愿书”,她只希望优介早点跟她回家。但优介似乎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寻访的意思。影片时常有给人怪力乱神的奇特感。人生犹如一个混沌的生命体,一处沉默的远景,一片静谧的秋叶。的确相较于令人窒息的《岸边之旅》,现实表现手法的《东京奏鸣曲》,则喜感得多,虽然不乏沉顿、凛冽,但却让人踏实,至少不会让人喘息。

    佐佐木小慧(小泉今日子饰)在海边破屋里说“如果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都是一场梦,突然间醒来,自己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人,那该多好啊”。一向贤淑的小慧,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后会走到这一遭。当一觉醒来时,发现绑架他的开锁匠(役所广司饰演),不见了,但见到车辙印一直伸向海边,随车葬身于大海,也许是这个男人最好的结局吧。

    之前的平行时间里,老公佐佐木(香川照之)讳莫如深的在商场清洁厕所,被妻子意外碰到,羞愧难当的他扔下一切跑到马路狂奔,被货车撞倒在垃圾堆中,生死未卜。他根本不知此时妻子已被人绑架,且不想回家,宁愿跟着罪犯开着偷来的跑车一路向前。

    大儿子健二服役于美军正在中东作战。小儿子贤治对钢琴情有独钟,却被佐佐木喝斥,一直怏怏不乐。这天,他为了保护哮喘病同学而逃亡,坐电车逃票被送到了派出所,关了一夜。这一夜多么不平静啊,原有的看起来井然有序的生活全被打破了。

    身为家庭顶梁柱的佐佐木怎能心甘呢。好歹他以前也是大公司的总监理,失业后,只能排对找工作,再排对吃派饭,家人浑然不知,还以为他忙于公司工作呢。

    可乐的是,落魄的佐佐木遇到了同遭失业的老友黑须。如何蒙混家人是二人常探讨的问题。黑须有次请他回家吃饭,气氛很是难堪,黑须妻子沉重无言。用餐后,黑须的小女儿递给他毛巾,说你跟我爸一样都是傻瓜。让他呆立半天,脸面无存。之后,再来,竟发现黑须夫妻双双自杀,一身黑衣的黑须女儿愣愣地看着,这深深刺激了他。他不再挑剔工作与报酬,哪怕商场清洁工扫厕所。

    问题是,没有工作的他脾气变得粗暴不堪,阻止大儿子服役,与不让小儿子学钢琴一样,都找不出像样的理由,只能是适得其反。妻子小慧充当了贤妻良母的调和角色,她平静的送走了大儿子,给小儿子以安慰。

    作为妻子,很是无奈直至绝望,因为她无意中看到了老公排队打饭,却不敢捅破。默默忍受的她,只能如常的生活。但窘困是不计报酬的,总是如期而至。当抢劫犯入室逼她就犯时,她说真的没钱,相信我,我家真的没钱。搞得他说我什么也不顺,就是抢劫也不成功。

    太阳升起总是新的,同样适用于这一家。佐佐木被撞前曾说过“要怎样做才能重新来过,我想重新开始”。而失魂落魄的抢劫犯绝望地说“难道我还要继续堕落下去吗”,小慧安慰他道“这世界就只有一个我自己,我们不就是相信这一点才活着吗”。他对着她赞叹道“神啊”,却终究没能有勇气活下去。

    小慧伤心不已地返回家中。但被撞于垃圾堆中的佐佐木倒是生命力很是顽强,竟然跌跌撞撞站立起来,把原先从商场捡来的一沓钱仍入了失物招领箱。小儿子也被警察放了,最先回到家中。妈妈一如往常微笑地说,我给你做早餐。当贤治看到脏兮兮的爸爸站在门口,他正跟妈妈吃早餐,他嘟嚷地说爸爸这一身真奇怪,逗死人。不发一言的早餐,电视里播出美军中138位外籍士兵被允许回国。

    随后就收到大儿子的来信,说想留在美国好好了解这个国家,寻求真正的幸福之道。而佐佐木继续清扫厕所。当然,被亮丽女老师一直看好惊为钢琴天才的小儿子,为了报考音乐专科学校,参加了演奏考试。贤治静静演奏一曲德彪西的《月光》,可谓技惊四座。结束时人们还在沉浸其中,竟忘了掌声。理想化的艺术色彩,结合现实的不堪,倒也令人寸心如意。

    相比《岸边之旅》,我当然更喜欢《东京奏鸣曲》。片中角色自有一种韵味。如贤治的钢琴女教师,离了婚,他竟然安慰老师。她抚摸他说你还不懂。贤治在学校被老师小林冤枉,他竟爆料说老师在地铁里看过黄色漫画,结果老师小林落下个“黄色小林”的荤号。有意味的是贤治学钢琴前,每次经过钢琴室,到底是被钢琴声吸引还是被女教师的漂亮所吸引,或者二者都有,确是一个有趣的回味。

    大儿子健二很少归家,在街头散发广告,成效不大,他唯希望来场大地震,把有钱人都给震倒。这种邪门思维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比比皆是。佐佐木为面子为尊严,最终搞得家庭分崩离析,幸而黑泽清猛地拉了他一把,就来点心灵鸡汤吧。艺术可拯救一切于水火之中。

    这也许是导演本人之前较少拍文艺片的迫切介入吧。正如片中抢劫犯感叹说的“神啊”。神,当然不是别人,是家中的主心骨佐佐木小慧。小泉饰演时42岁,香山出演的佐佐木也是42岁,与片中角色的46岁较为契合。如同黑泽清所说的,我一点儿也没指导过他们如何演绎,他们都是自然出演,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正因此,《东京奏鸣曲》才如此动听、平实和触感。

    2016、5、9

     3 ) 导演调度与光线设计的分析 ——以黑泽清《岸边之旅》为例

    在分析片段前,我们可以先大致了解一下本片的剧情:独自生活的钢琴教师瑞希(深津绘里 饰)曾经拥有幸福无忧的生活,但是自从三年前丈夫薮内优介(浅野忠信 饰)失踪后,一切发生了改变。某个晚上,正准备做吃的瑞希,突然目睹优介由外面走了进来。而接下来的话语更令她吃惊,原来三年前担任牙科医师的丈夫被诊断患有绝症,他不声不响离家出走,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安然死去。某种执念让他以活生生的形态出现世间,并历经三年跋涉回到了家中。在优介的提议下,半信半疑的瑞希和丈夫踏上了回溯这三年来的寻家之旅。路上他们遇到了曾经照顾过丈夫的人,夫妻二人心底的秘密交替浮现,他们终于能够坦然地面对彼此了。

    作为当代日本影坛最重要的导演之一的黑泽清从来不是一个讲“好故事”的导演。他所有的电影里的因果关系都是断裂的。他的叙事充满跳跃性,让人很难跟上。因为既然影像能说明的,为什么一定要用语言说出来?(这也是黑泽电影主角大多沉默寡言无表情的原因,你无法预读情节发展)他所要表达的,都藏在那些光影里,体现在场面的调度之上。

    比起故事本身,黑泽清远相信影像的力量。他对于运用光线来配合人物与摄影机的运动有十分独到的创新。黑泽清十分擅长精准地刻画影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在电影中表现人物心理是电影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以《岸边之旅》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影片。

    黑泽清给出的如下的解决方法。

    如下图所示, 外来的女主角来到一位住户家拜访,弹起了住户家的钢琴。

    住户家的女主人听闻琴声赶来,整个场面正式开始。此时我们可以看出,黑泽清惯用的室内的柱子再次出现,将物理空间分割。

    人物与摄影机缓慢运动,柱子对空间的分割越发精确,两人处在不同的空间。

    女主人缓慢地走到钢琴旁,接着谈起自己去世妹妹的事情。此时画面分割依然成立,并且整个空间较为明亮。

    而这时,女主角的走位和摄影机的运动自己打破了刚刚成立的“分割空间”,两人进入了同一的空间中。此时这代表着,两个人心理上关系的逐渐亲近和戒备的放松。

    随着谈话的深入,整个空间的光线逐渐变暗,并逐渐消失,整个空间不再仅仅代表着物理属性,它被通过光线的明暗来反映了精神上的状态,同时两位人物越发相近,戒备逐渐消失。

    在这部分中,光线的变化对于气氛的营造来说是决定性的,也就是最值得分析的元素。

     4 ) 走向救赎的岸边——《岸边之旅》观后小记

    《岸边之旅》讲的是妻子瑞希在死去的丈夫优介的带领下拜访三组丈夫在寻回之旅中遇到的人与事。是的,你没看错,优介三年前已经自杀溺水身亡了,三年来,瑞希一直在找丈夫,不管是未死还是已死的,而优介死后一直也在找回家的路。优介找到妻子,带她重走了他所走的路,在这趟回溯之旅中,夫妇二人更加了解彼此。
    第一遍看,感觉这是一部我看过的慢节奏的电影中最“闷”的一部了,以至于在有些片段我都出戏了,甚至产生弃剧的念头,还好,猎奇心理的驱使,我把它看完了。第二次看,我边看边记,尝试更为细致的观察演员的每一个眼神、表情与肢体动作,看到了更多。
    我用“走向救赎的岸边”来概括主人公瑞希和优介的这趟回溯之旅,主要是瑞希的。一来因为瑞希是跟随丈夫的脚步去走他三年来走过的路,二是因为丈夫优介在这三年的寻回之途中已经得到救赎(正因此他才回来见瑞希啊,还有他劝说香织的丈夫“我已经放下了。”),而瑞希心中还有心结。瑞希的救赎在三段拜访中逐步展开与实现。
    夫妇二人第一个拜访对象是送报的老先生岛影,此时他俩的互动还显疏离。瑞希看到的是一位老人对妻子的愧疚以及一位死者再死的过程。面对着正在“睡去”的岛影床后发着亮光的花墙,瑞希的目光被深深吸引;次日醒来,再面对着凋零的花墙以及落满灰尘、满目苍夷的房间,瑞希呆立在岛影空空如也的床前。
     岛影和优介一样是已死之人,那么这次,我想是岛影的灵魂也去了。其实,这一段,瑞希使用岛影的锅具做寿喜烧,因而与岛影发生冲突,岛影情绪紧张,“家人是什么?仅仅是肉体的分离就结束了吗”,貌似是对瑞希自作主张的责备,实则也是在自责与忏悔。岛影在“教导”瑞希家人的含义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救赎,所以,他才能在那晚安然离去吧。
    第二个拜访对象是一对在小镇上开着饺子店的夫妇。瑞希在这里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她对优介说希望两人能留在这里相守到老。瑞希孩子般的欢畅与轻盈的走路姿态将内心的快乐显露出来。两人的互动更加亲密自然,似乎两人心中的爱都被唤起了。
    这一段,瑞希又以闯入者的身份冒犯了饺子店的女主人,她擅自弹奏女主人的钢琴,却唤起了女主人心底深处的懊悔,女主人逝去的妹妹在女主人深深的自责中出现,终于弹走了完整而流畅的《天使的合唱》,至此,女主人和妹妹也达成了和解。
    这段拜访之后的插曲特别重要,在离开小镇的公交车上,夫妇二人因丈夫生前的情人发生口角,瑞希负气下车回家。回家之后,瑞希拜访了丈夫的情人朋子,她似乎要去炫耀自己先找到了丈夫,但是在与朋子交谈的过程中败下阵来。她以为很重要的男人或者也是在朋子那里占据同样分量的男人,朋子似乎放得更开,而她自己却始终无法放下。
    瑞希悻悻然而归。是的,她放不下,她还未达成救赎。慌乱中,她再次做起了丈夫出现那晚她做的汤圆,搅拌糯米粉时瑞希的面部都好像在使劲儿。黯然等待中,丈夫再次出现了。他们开始第三段拜访之旅。
    前两段拜访,包括瑞希对朋子的拜访,他们的拜访对象最后都是释然的状态。第三个拜访对象也是一对夫妇,且丈夫也已经死去,不同的是这对夫妇纠葛不清,生者拉着死者,死者拖住生者,两相折磨。
    香织丈夫之所以不肯离去,是因为他不肯放下。优介问香织丈夫“你有什么愿望?”香织丈夫说“我不想死。”可是他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的。看到这一对的纠缠,瑞希劝丈夫不要再管,她说“有时候没有了断才是最好的结果。”她的心结在打开,她已经明白与其痛苦的纠缠,不如放下。
    晚上,之前对瑞希身体的欲求表示拒绝的优介主动抱起了瑞希,两人在这岸边之旅的最后一站灵肉合一。
    第二天,两人离开村庄,在海岸边,优介最终说出了道歉的话,优介的愿望得以实现,瑞希也得到了救赎。瑞希说“再见吧,终有一天”。瑞希烧掉了为寻找丈夫写的祈愿书。
     
    在此岸边,瑞希与优介作别;在彼岸边,他们或许还会再见。

     5 ) 开篇四个镜头看懂黑泽清电影

    为什么电影手册将《岸边之旅》选入年度十佳?并对戛纳将其流放到一种关注单元里而感到不满?
    而又为什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时一片差评,甚至被骂?

    这其间的差距实在太大,口碑完全呈现两极化。
    当然你可以说,黑泽清迎合了手册知识分子们的趣味。也可以愤然中途退场,不用委屈自己去欣赏所谓的高逼格电影。
    完全可以理解。因为黑泽清电影向来“难看”。看看6.1的低分,就知道它是有多么的不受待见。

    但为什么黑泽清电影这么“难看”?

    因为黑泽清从来不是一个“讲好”故事的导演。他所有的电影里的因果关系都是断裂的。他的叙事充满跳跃性,让人很难跟上。因为既然影像能说明的,为什么一定要用语言说出来?(这也是黑泽电影主角大多沉默寡言无表情的原因,你无法预读情节发展)他所要表达的,都藏在那些光影里,体现在场面的调度之上。

    比起故事本身,黑泽清远相信影像的力量。

    就拿本片的开场来说。
    摄影机首先用全景拍摄背对着我们,在做白玉丸子的深津绘里(图1)。一个人,一盏日光灯,安静得能听到勺子碰撞瓷器的声音。加上一种窥视的视角,不安的情绪正在被酝酿。紧接着,一个近景的反打,对准深津,然后摄影机慢慢从右向左缓慢的移动(图2)。这种移动像是揭开面纱,即将告诉我们她背后的“真相”。而即便移到尽头,却发现什么也没有。我们悬空的心稍稍落下。而又再一次,镜头又回到最初全景的位置,以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构图。深津好像察觉了什么,突然缓慢的转过头来(图3),这种慢和刚才横移一样让人紧张。她直直的面向了镜头,也面向了我们。深津到底看到了什么?镜头又一次以同角度反打,此时钱野忠信突然出现在刚才摄影机=窥视的位置上(图4)。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仅仅四个镜头,黑泽清就制造了四种不同层次的恐怖。
    被窥视的恐怖,“真相”逼近的恐怖,目睹“真相”的恐怖,和毫无征兆出现的恐怖。
    黑泽清从来不用那种靠过剩的恐怖形象,沾满鲜血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等等来强制性刺激感官。而是将其隐藏在不安的氛围里,安排在周密的调度之中,深层次的刺激观众心理。

    而这种手法,是黑泽清恐怖的美学所在。

    而本片关键还在于浅野出现的方式。
    与其说他站在那里,不如说是悬浮在空中。他一动不动,我们看不到他的腿,也看不到他的表情,只有一身橘色的风衣不真实的凸显在一片黑暗里。右边窗帘的黑色,和左边卧室的黑色,消解空间的立体感,增强了浅野存在的虚构性。(记得黑泽清说过,如果制造立体感是电影的使命的话,在我的恐怖电影里则反其道为之)

    如果看到这你还是不以为然,那我们继续看黑泽清如何处理浅野出现的位置。

    浅野出现的位置恰好是,卧室和厨房的中间,也是靠窗缘边。这显然不是巧合。因为窗缘是内部和外部世界的边界。而厨房=明室表示现世,而卧室=暗室,也就是浅野以前的房间,表示着阴间。
    也就是说,浅野出现在两重边界线上。
    这和结尾,浅野消失在大海岸边形成完美呼应。

    岸边,既不是此岸也非彼岸的中间状态,它混沌暧昧而不稳定,作为主题始终贯穿着本片。

    比如,浅野扮演的优介到底是什么呢?是拥有灵魂的僵尸,还是说是拥有身体的幽灵。正因为他的不稳定的属性,消失成了无法逃脱的宿命。

    而以上不过,仅仅开篇四个镜头里黑泽清的场面调度分析。我有幸在屏幕看了两遍,很是喜欢。远不是贴图的这种效果。限于时间和篇幅有限,在此不再多谈。如果你用同样的方式去分析这部电影里每一个镜头,和他的每一部作品。黑泽清电影就不能用装逼二字轻松打发,他有着他独特电影美学世界。

    详见:岸边之旅:穿越生死的人鬼情未了

     6 ) 一个女人的白日梦

    我有过梦见自己拼命的想跑又跑不动,就改变梦境让自己飞了起来。有过梦里被追杀,即将被追上时,就让梦境出现了字幕让这集连续剧先结束。还梦见过遇到强盗,我居然狠狠的用拳头打走了对方。这是人在潜意识里,也要保护自己的本能,哪怕是在梦里,也可以控制梦境。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瑞希的幻想,梦境,或者甚至是幻觉。丈夫三年前莫名其妙的离开了,瑞希因为无法忘怀。又认为自己是被抛弃了,为了走出阴影,所以幻想了这么一出。不是吗?因为看到汤圆,就买了汤圆,然后丈夫就出现了。在梦里本来和丈夫的灵魂很平静,突然因为明信片而唤起了丈夫曾经出轨的愤怒和恨意,所以跑着离开了丈夫,然后就惊醒了。后来因为和情敌见面,言辞上斗败了,回家后情绪激动,又幻想用汤圆召回了 梦境中的丈夫。最后在瀑布旁边,意识到自己不能被梦境诱惑得差点走进瀑布(也就是自杀),所以下意识用父亲的出现来挽救自己,并用差不多的故事(薰和她丈夫)来暗示自己,丈夫该离开自己的生活了。最后,为了让自己不遗憾,幻想了一出床戏。在此之前,瑞希也回忆起了大学的男友,表示她的生活中可以存在别的男人。最后,她烧掉了现实中自己写的祈愿书,拿起自己的行李,走了。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松隆子的连续剧四重奏。同样是被老公突然离开的女人,小松也选择让家里保持原样。一开始剧里也营造丈夫可能自杀或者被杀的气氛,不愿意相信一个男人会突然悄悄离开妻子。然而最终结局告诉大家,就是不爱了,就是想离开了。男人离开了,女人就幻想他死了,算是一种报复。然后又幻想他还是很爱自己,所以回来找自己,算是对自己的安慰。所以,这部电影,就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自我挽救的心理过程。瑞希可能曾经软弱,但她最后用本能,坚强的走出来了。

    半夜三更胡言乱语,还请大家看过就忘。

     短评

    叙事乖张逻辑诡异节奏缓慢很容易吓跑观众,但若静下心来会发现此乃上乘佳作,如同一场探讨生与死的漫长修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万物皆虚无。这是137亿年的沧海一粟后,你嵌入我灵与肉的离别钩。

    10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SIFF2015#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浅爷橘色大衣好看,深津裙子和腿好看,小优五分钟戏份也满足了。

    15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其实归根结底,是想教会人们放下。死去的人们带着执念不愿离开,活着的人心里带着愧疚走不出去。只是这故事讲的实在太乱,一块一块的……而且这鬼回魂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啊?用芝麻汤圆召唤吗?

    16分钟前
    • -SOKA-
    • 还行

    中段的巴士戏我怎么就看出泪了…

    20分钟前
    • 还行

    遗忘,谅解,接受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我。好。帅。

    26分钟前
    • 浅野忠信
    • 还行

    想起了《百年孤独》里,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一个眷恋人世,久久徘徊不去的死者。然而黑泽清拍的实在太扁平了,剧本和手法都没亮点,深泽绘理演得也是极度单薄。且不论生死这种大命题,生活自身的厚重都丢掉了。

    31分钟前
    • cassetteman
    • 较差

    A / 一种与阿莫多瓦不同的“物候”。时间从光波的中心向两边无限延展,宇宙从点亮一个房间的灯光开始——那么是一个房间先存在?还是宇宙先存在?

    3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SIFF@影城,三星半入;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具体实际地解剖一部明显以写意手法书写灵魂与精神探索的影片呢,剥离本质;介于生死之间的临界状态,亡灵渡河之前的执念,几个段落设置不错,既有解自己心魔,又有普渡众生之意,黑泽清不是一直玩这套的嘛,这次还柔和了许多。

    4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手捧导演传记等待见面会,结果扑空,仍兴致昂扬。依旧延续前作中对生死议题的探讨,将死亡具象化,将阴阳界抽离并置。万物皆虚无,山川河流,善男信女,只诉温情不言殇。

    4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苍井优啧啧啧 其他木有亮点。

    50分钟前
    • kana
    • 还行

    你带着我 我带着你 你带着记忆 我带着爱 我们相敬如宾 我们若即若离 我们固若金汤 我们阴阳相隔。如果死亡只是你我岸边之旅的起点 就让我跟你一起扑朔迷离 四海为家。

    55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转身离开,有可能也是一种真爱

    5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爱戏加分

    59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把临界生死之事神秘而诗意的呈现出来,岸边之旅也是一段放手之旅,结尾还是有被感动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本来还蛮期待的,看完很失望,似乎是这次电影节看的片子里最差的一部了。故事没有新意也就算了,节奏又慢到让人出戏。。。2015SIFF D6

    1小时前
    • 忽离
    • 还行

    在这边,在那边,都是一样的(浅野忠信长得越来越像范伟了

    1小时前
    • 冰山李
    • 还行

    視覺和故事都好,深津繪里演得也好,但總像是黑澤清拿來練手拍出來的言情小說........

    1小时前
    • 阿树
    • 还行

    气氛很厉害。最后一堂课,灯次第亮起。车窗外无声的景致。不过仍有一些很僵化的人物行为。

    1小时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界限穿越。

    1小时前
    • Peter Cat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