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八恶人

    八恶人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15

    主演:塞缪尔·杰克逊,库尔特·拉塞尔,詹妮弗·杰森·李,沃尔顿·戈金斯,德米安·比齐尔,蒂姆·罗斯,迈克尔·马德森,布鲁斯·邓恩,詹姆士·帕克斯,查宁·塔图姆,丹娜·格瑞尔,佐伊·贝尔,李·霍斯利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黎明之时国语

    • 更新HD

      眼球的梦

    • 更新HD

      逐梦雨人

    • 更新HD

      迷河

    • 更新HD

      间谍的灵魂国语

    • 更新HD

      英俊少年国语

    • 更新HD

      老枪国语

    • 更新HD

      夜奔

     剧照

    八恶人 剧照 NO.1八恶人 剧照 NO.2八恶人 剧照 NO.3八恶人 剧照 NO.4八恶人 剧照 NO.5八恶人 剧照 NO.6八恶人 剧照 NO.16八恶人 剧照 NO.17八恶人 剧照 NO.18八恶人 剧照 NO.19八恶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寒冷的怀俄明州山谷中,一辆马车载着赏金猎人“绞刑者”约翰·鲁斯(库尔特·拉塞尔 Kurt Russell 饰)及其价值一万美元的猎物黛西·多摩格(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 饰)踏雪而行。途中,黑人赏金猎人马奎斯·沃伦少校(塞缪尔·杰克逊 Samuel L. Jackson 饰)和新人警长克里斯·马尼克斯(沃尔顿·戈金斯 Walton Goggins 饰)相继登上马车,红石镇是他们共同的目标。由于风雪太大,马车停在了米妮男装店,然而熟悉的店主人不知去向,却另有四名不速之客百无聊赖地待在店里。约翰时刻担心他人抢走猎物,马奎斯警惕地扫视面前的陌生人们,多嘴多舌的克里斯不时为紧张的气氛中加油添醋,黛西则似乎等待更大的风暴到来。  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店内,即将刮起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

     长篇影评

     1 ) 八恶人?等一下,都谁是恶人?

    第一章 有一个好似科恩兄弟的开头

        当镜头缓缓拉开,被白雪覆盖的十字架,耶稣受难的脸,然后是一片皑皑白雪,分不清天与地。到此为止,我以为是科恩兄弟的电影,直到一辆马车划破这天与地的皑皑,路过受难的耶稣,遇到塞缪尔•杰克逊,吼吼,这个大老黑,你以为你弄了个“地中海”发型我就不知道你是昆汀的御用了吗!

    第二章 有一个好似伍迪艾伦的前戏

        塞缪尔•杰克逊所饰演的赏金猎人马奎斯•沃伦少校一上了马车,风格就开始变了。他和车上的白人赏金猎人约翰•鲁斯,还有猎物黛西•多茉歌三人开始了伍迪艾伦式的叨逼叨,一路走一路叨叨,等到新任治安官克里斯•马尼克斯出现,他简直是伍迪艾伦上身,叨叨个没完没了。一个黑人,一个粗人,一个南北战争中南方部队首长的后代,一个比男人还粗的丑女人,在一个小小的马车包间里畅谈时事政治,感觉就像把辣椒油、墨斗鱼的汁、肥皂水和酸枣汁倒进一个杯子里喝下去,那酸爽。不过在这期间,有个不容忽视的小地方,就是林肯的信。当这封信第一次从马奎斯•沃伦少校的胸口处拿出来时,从马车的顶端射下来一道光,照在信件上,这束光戏味儿十足,它不属于任何一道自然光线,只来自导演的大脑,它照耀的地方,必有灵魂。

    第三章 塔伦蒂诺,高潮终于来了

        显然,一个像马车包厢的封闭空间,并不够折腾,于是明妮的男装店出场了。这地方一定够八只坏蛋折腾了。所以,塔伦蒂诺终于来了。
        风雪交加,谁出去谁被冻成狗,所有人被困在明妮的男装店里,让我算算,店里一共有10个人,电影却叫《八恶人》,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八个人是恶人呢?
        首先,先缕缕可以确定不是的,马车夫OB肯定是个好人,他不仅忠厚老实,而且还富有同情心(帮助乔•盖奇处理老将军的尸体),可惜他是个替死鬼。下面再来说说肯定是的,首先墨西哥人鲍勃、绞刑官奥斯瓦尔多•莫布雷、牛仔乔-盖奇、以及出场不到十分钟就被爆头的黛西哥哥。因为他们在赏金猎人的马车到来之前杀了明妮男装店里所有的人,他们手无寸铁,而且有三个是女人。“坏小子”昆汀最会拍“恶”的东西了,牛仔乔-盖奇在追杀受伤的黑人车夫时,导演甚至加了欢脱的小曲儿和杀手看见血迹而洋溢在脸上的笑,兴奋得也是没谁了。
        哦,对了,之前说错了一处,四个杀手没有杀光所有人,他们还留下了一个老将军。说道这个老将军,他的“恶”可是很有趣呢,他看起来是个老态龙钟只知打瞌睡的老东西,可他曾经是战场上著名的白人刽子手,黑人们都恨透了他。不仅如此,他还漠视了别人的死亡,而这个别人,死之前还在与他悠闲地下棋,多装B的老头,恶人。
        至于剧中唯一的女人,无论在造型上还是行为举止上一直被导演变本加厉地丑化,一个不漂亮又粗鲁的女人,随便杵在那里,都是一身恶气吧。可她还真不只如此,她是流氓帮派“多茉歌帮”的成员,所以她才会被悬赏。其次,她明知道OB喝了毒咖啡却没有制止,OB这个好人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情节,黛西的恶还真不明显,见死不救,恶人。
        黛西这一点很不厚道,还不如抓他去悬赏的赏金猎人约翰•鲁斯,至少他在毒性发作的那一刻提醒了新任治安官克里斯•马尼克斯别喝咖啡,救了克里斯一命。虽然约翰是个经常打女人的彪形大汉,可他还是有点小可爱的,他的“恶”基本上来自他这份工作那种嗜钱如命的性质,以及打女人的恶习。但恶的不明显,勉强恶人。
        接着来说说马奎斯•沃伦少校,他是剧中唯一的黑人,在南北战争的大背景下,他无疑是最出彩的角色,他吃过苦,遭过罪,内心的强大与空虚对等,他聪明且睿智,明察秋毫,揭开了明妮已死的真相,可他也有自己的污点,他曾经为了逃命害死过37个无辜的人,他同样也是个嗜钱如命的赏金猎人,这该死的职业却成就了他这种人,导演花了大笔墨,在他身上做文章,让他的“恶”有情可原,可他毕竟带着极深的仇恨,恨极生恶,恶人。
        最后,还有一位叨逼叨的治安官克里斯•马尼克斯,那么,除了叨逼叨,他都干啥了?他最后终于绞死了黛西,用他临死前最后一点力气,实现了他求命恩人约翰•鲁斯的愿望,也履行了他这一生唯一一次作为治安官的职责,最后的画面,一个白人、一个黑人,都奄奄一息,二人拼尽全力吊死一个女人,四周是七扭八歪的死尸们和满地满墙的番茄酱,这画面太美我都不太敢看,昆汀你让我看这个!我晚上睡不着觉怎么破?!于是昆汀又拿出了他的“灵魂”,那封林肯的信,不管是真是假,曾经戳破信件谎言的治安官克里斯•马尼克斯在临死前突然提出想看看它,马奎斯•沃伦少校用他同样将死的身体费力地递给他,克里斯展开信,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像光,像仪式,像安魂曲,像给这房间里所有人的悼词:
     
    亲爱的马奎斯:
        愿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一切都好。
        我很好,只是希望每天的时间能更多一点,因为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时间走得很慢,却一刻也不曾停留,只有像你这样的人才能留下浓墨重彩。你的功勋不仅是个人的荣誉,对你的种族来说也同样重要,每次听到从前线传回你的消息我都十分骄傲,我们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手挽着手,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成功。我只是想告诉你,我从来不曾忘记你,只希望未来有一天还能相见,到那时,我仍然是你的朋友。老太婆玛丽•托德在叫我,应该是催促我该睡觉的时候了。
                                                           尊敬你的,亚伯拉罕•林肯
          
     这封信翻译过来就是:哎,电影演完了,小乖乖,你该去上床睡觉了。

     2 ) 为何昆汀的电影如此好看?(写在电影《八恶人》上映之前)

    有很多伟大的导演都是宿命论者,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所能带出来的最大问题也必然是关于生与死的考虑。在小津安二郎或者沟口健二的电影里,结局是早就铺设好的,死是一种必然,不同的是讲解这个问题的方式,不管是使用温情脉脉的都市伦理剧还是用神鬼怪谈的魔幻神话故事来表达这种死的哲学,电影的内核都是一种凝固起来可以仔细观察一番的悲剧情结。三岛由纪夫在《叶隐入门》里阐述日本人生而为死,向死而生的观念,正源于这种古希腊式的悲剧向往,所以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无论表现手法如何夸张或失真,其主题意图都是非常庄重、严肃和黑暗的,所有的怪诞元素都是为这个悲剧主题服务。(参考黑泽明《生之欲》,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筱田正浩《心中天网岛》,沟口健二《雨月物语》,大岛渚《感官世界》)

    电影的发展实际上也是电影哲学的发展(当然这个命题太大),譬如在周星驰早期的电影里,庄重、严肃的主题被肢解破碎了,甚至涂饰在了表现手段上,成为外在逗人发笑的面具——也正是通常所说的后现代主义对电影核心破碎后的重新架构。在香港无厘头搞笑电影的黄金年代,也是香港电影服务于资本的高潮岁月,正标志着香港喜剧电影导演正式走下神坛,观众至上的时代到来。当然,周星驰后期导演的作品可谓是对早期固定模式的逐渐修改,如果说《功夫》和《食神》讲的差不多是同一个故事,那么《西游降魔篇》更多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强调融入进去的一些质朴、圆融的佛家思想(无论周星驰把这个思想讲的怎么样),在这里他还是很认真的讲完了一个悲剧,迎来了古希腊式核心主题的一次回归,逐步完成了对早期电影反叛精神的再次反动。

    在电影的表现手法上,昆汀是个集大成者。据说他早在一家录像带租赁店打工,从西方很少有人问津的香港电影到侠道情结的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再到公路电影,由于工作的便利,近水楼台,他自然是看了不少,非科班的出身让他的电影一出生就自然带有一种非正统的邪惑气质,比起其他一本正经拍摄电影的科班导演,他更多是在电影里完成了对各种元素随心所欲的裁剪和拼贴。当然,这些元素对于普通观众必然是新鲜、刺激的,因为几乎没有人比他知道的更多。他曾大大咧咧的承认道:对,我就是在抄,伟大的艺术家都是高明的小偷。一击致命,直接打破了北野武在《阿基里斯与龟》里构建的关于“完美的自创艺术是否真的存在?”这一疑问怪圈。


    至于对电影,我和对文学一样始终秉承同样一个观念:编织手法和编织元素是否同样新鲜有趣,我甚至觉得对于主题意图不用过分苛求。因为艺术毕竟更多的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需求,波德莱尔厌恶哲理诗,纳博科夫憎恨苏联文学,费尔南多·佩索阿认为不要依托别人手臂扶撑来做梦本质上都是一回事,那就是艺术更多的是在于启迪而非说教,在电影里一次灌注太多的深刻主题更像是导演在影院里完成对观众一次刻板的集体培训。


    在昆汀的电影里,很少看到这种说教,坏人和好人之间的边界是模糊不清的,如果说乌玛·瑟曼在《杀死比尔》中饰演的女杀手有一个为“母爱和救赎”而杀人的信念,那么她也会毫无仁慈的结果掉一个孩子的母亲。结果就是电影主线里一路机械式的杀杀杀,屠戮无数。在电影里昆汀完成了对传统说教的反叛,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好人和坏人的模型并非是固定的,随着视角的转换好人和坏人的关系可以随时变换。这点在《低俗小说》就相当明显,约翰·特拉沃塔饰演的杀手在电影前半部分还可以面不改色、干脆利落的杀人,和乌玛·瑟曼饰演的情妇完成了一次电影史上闻名的扭扭舞,却在电影后半部分被布鲁斯·韦斯利饰演的拳击手毫无征兆地杀掉,观众甚至不必太过于感伤,因为电影上半部分的主角在下半部分成了无关紧要的配角。观众由此发现,原来一部电影里可以不止一个主角,甚至发觉只要留心,在电影里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在生活里,我们每个人可不都是以自己为主角架构表演的舞台吗?


    在电影音乐的使用上,昆汀是个有趣味的杂家,从早期电影中的配乐中可以一窥端倪,不同于克里斯托弗·诺澜这种在电影里泛滥使用复杂管弦乐的英国导演,昆汀更多的是采用相对粗糙的摇滚音乐,然而这类音乐本身就非常贴合导演的气质,在烘托气氛和表现角色性格方面,导演简直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英国导演诺澜曾因使用过于华丽复杂的BGM而被人批评)。纵观昆汀在电影里对音乐的使用,简直就可以发掘出一部原汁原味的美国地下摇滚发展史。


    在过去的流行音乐发展史里,美国的pavement乐队曾经使用过高保真的设备特意录制出一些低保真音效的音乐,借此缅怀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已经逝去的黄金年代,在电影界,导演昆汀似乎也有同样的癖好,在电影《金刚不坏》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式电影放映中常常看到的的斑点(是由两卷电影胶片在粘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其实是导演使用现代技术刻意为之。另外可以了解的是在昆汀的片子里很少看到一般悬疑犯罪电影所里常见的冷峻暗调色彩。(例如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禁闭岛》),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对金黄色和暗红色的大量配合使用,个人认为一方面是色彩绚烂好看,也贴合剧情中大量流血冲突的情节,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缓冲有效降低观众在观看血浆杀戮电影时所产生的不适和罪恶感,从而流畅的完成观影体验。

    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由于故事背景不再适合使用金色和暗红色的搭配,因为在传统的西部片中,色调往往较为暗淡,色系也比较贫乏,所以导演除了在字幕上使用了影迷熟悉的字体,字体颜色还是暗红色之外,对风景的拍摄也格外用心,金黄色的麦田和周围混乱糟糕的环境形成强烈反差,还第一次到看导演拍摄的雪景,另外吉米·福克斯主演的姜戈穿上了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服饰,这些都是反传统的元素,并且象征着他内心浓烈的反抗强权统治的精神。

    昆汀作为编剧喜欢在台词上采取一种讨巧的方式来愉悦观众,大量复合长句夹杂着粗鄙的美式俚语听起来有一种爆破的效果,而且兼具说唱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另外一个有趣的点是昆汀导演本身也是演员,并且他非常乐意在自己的电影中以各种各样古怪的方式去死。在好友罗伯特·罗德里格斯执导的影片《杀手悲歌》中昆汀饰演的酒保被主角一枪爆头,在自己执导的电影《刑房》中因感染芥子毒气全身溃烂而死,在与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合作的《杀出个黎明》中被僵尸咬到后变异直至被杀死,在《无耻混蛋》中饰演德国士兵,一出场就被布莱德·皮特主演的美国军官击毙并割下视为战利品的头皮,在《被解救的姜戈》中身背炸药被主角姜戈炸死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导演在电影中通过打破传统电影的结构并进行重组来宣告对电影本身的革新与反叛,例如导演在电影里对死亡所采取的态度,从来都看不出一丝温情,姜戈对瓦尔兹医生的死,《金刚不坏》里前半部分漂亮女主演们的集体死亡,不仅没有太多铺垫和征兆,而且在电影里导演也不会给予太多哀悼。当然坏人们往往会在最后得到极大的惩罚,这也说明了这些电影本身在价值观念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其目的是打破人生固有的结构,从宿命论转向不可知论,毕竟这也是很多犯罪悬疑电影的精彩核心,导演的态度其实也可以体现出相当一部分现代西方人对待死亡所采取的哲学态度。

     3 ) 这4个贼也够笨的

    事先设计,又是投毒,又是在楼板下埋伏,结果还全线阵亡,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赏金猎人,只需有人在窗口瞭望,两人埋伏在门边,等那个赏金猎人一进来,biu~~biu~~biu,救出妹子,和其它人谈判,大家相安无事,各走各路,不就OK了

     4 ) 最大的逻辑问题,来自地板下的那一枪。

    看了第二遍后,突然觉得一个问题值得商榷,黑人洋洋得意的审判面壁二人组时,被地下室的那位爆了蛋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地下室帅哥为什么不再补第二枪?
    是没子弹了?
    这是扯,明明后面抛上来两支枪。
    目标不明显?
    这更扯,黑人倒地大声哀嚎,明明可以再补两枪快速解除最大威胁的。
    享受残忍过程?
    这是扯上加扯,明明自己的妹妹还在受到威胁,在地上受苦,他这做哥哥的没时间心情在那里耍冷酷。
    总之,这点上不可理解。

     5 ) 不完美的故事,完美的说书人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拍电影,巴不得一句台词都不要有,让观众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艺术的画框内,例如《聂隐娘》。而有些人拍电影,你可以闭上眼睛听完90分钟,拍得好的话,像伍迪·艾伦的大多数电影,让观众把注意力放在艺术的对白中。

    但还有些人拍电影(这些人非常稀有)将画框与对白结合的非常好。在这少数人中,大多数走入了商业电影,也就是讲故事的电影,剩下一小撮在纯艺术的道路上自走自的。在这极少数讲故事的人中,大多数又碍于自己的天才(实际上他们确实有资本受制于才华),总是费力地在电影上烙印上自己的标志,好在一百年后的《世界电影史》上留个名字。

    然而,这世界上还有最最珍稀的一种电影人,他们既能将画面和对白完美结合,又能够讲好商业化的故事,还能够正视自己的天才,并且将正统的历史地位看得一文不值。这种电影人,简化而言,是将自己所有的天才,用在了取悦观众上。

    昆汀·塔伦蒂诺就是这最最珍稀的电影人之一。他的新片《八恶人》上映了,70mm胶片版,凌晨的纽约座无虚席。

    虽然说昆汀是这么完美的电影人,其实完美却不等于伟大。伟大的导演往往不能好好地讲一个故事。这不能怪导演,因为这几千年来,好的故事已经被人类说尽了,单单一个莎士比亚,就把剧情上的可能挖掘的差不多了,剩下一群庸才反复套用(没错,我说的就是《雷雨》和《满城尽带黄金甲》)。

    所以在二十一世纪,想要讲好一个故事,讲一个好故事,首先在电影公式上就得有所突破。艺术都是相通的,当毕加索开始将人脸歪着画时,所有的文艺青年都察觉到了:不这么画人脸,就讲不了更好的故事。所以你会看到昆汀致敬的《八部半》、国人熟悉的盗梦空间、甚至国产类型片的启蒙《疯狂的石头》,都在利用新的公式来讲述故事——倒序、插叙、时空交错等等。

    昆汀也是利用公式方面的大拿。你可能会好奇,讲故事有什么公式?当数学家想要解决一个问题时,他们第一反应会是套用公式,但伟大的数学家往往会发现,现有的公式无法解决新产生的问题,于是他也许会发现一个新的公式。电影人也是一样,当他们发现一个好的剧本,往往会试图找一个类型片的公式来套,既省钱又省力。但有一些好的剧本,找遍好莱坞宝莱坞桃花坞都找不到合适的公式。这时,导演就得思考新的叙事手法。

    昆汀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有着自己独有的电影公式。有人又会说,你这把昆汀吹的太高了。注意,昆汀并没有创造新的公式,但他确实是电影公式的集大成者。单说大量运用血浆这一特点,将暴力美学公式运用的淋漓尽致的导演数不胜数,吴宇森乃至北野武都是用血的大师。昆汀跟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说到讲故事,我一直觉得自己并不是非常好的故事人。虽然我每天被编辑敲打炼字,但总的来说我还是过于啰嗦。如果让我说书,就说《三国演义》吧,恐怕我讲个三天三夜,还在琢磨云雨间这貂蝉如何不被董卓压死。那昆汀怎么讲故事呢?还是拿三国来说,如果是昆汀来说这“三英战吕布”,他会这么说:

    “只见那吕布锵锵锵,抵住了张翼德的丈八蛇矛,又一翻身,将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掀翻了去。却一回头,‘哇’的一下,被刘玄德的对剑砍中了小鸡鸡,裆下一阵空荡荡,却强忍住男人之痛,继续鏖战三百回合。”

    大抵如此。很多人觉得这跟周星驰一样了,不是无厘头吗?但剧本实际上还是一样,三英战吕布,只不过战的方式有了不同。同样是演义,昆汀要说起书来,能把中国的三国也说出美国的西部感。这就是他独有的公式,这也是他备受观众喜欢的地方。二十一世纪了,没有人再希望看到虚伪的电影手法。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越来越亲睐架空世界观的电影剧本,例如《阿凡达》、漫威等等。当观众认可这部电影本来就是假的时候,导游也就放心了,那意味着所有的电影手法都可以使用。但讲述真实的故事时,观众会变得异常的挑剔,连主角的衣领扣子是不是那个年代的都能在网上扒出来。试问哪个导演还想扎根于现实?更别说电影里出现苹果手机还可能打官司,这也是为什么都2015年了电影里穿Givenchy的人还用着超市卖的一次性手机。

    所以昆汀又琢磨出来了些什么。既然观众不认可旧有的电影公式,又没有天才导演创造出新的公式(也受制于电影技术),那么我能不能把旧有的电影公式改一改,单车变摩托?

    于是他开始用看起来最劣质的血浆,让主角像水泵一样吐血;于是他开始用固定的演员班子,让主角在几部电影里都有一样的性格;于是他开始用章节体拍电影,让拍电影真正变成说故事。

    很幸运,他成功了。人们喜欢成吨的血浆,人们喜欢看那几张老脸,人们喜欢看电影被分成不同的部分。成功的人有资格回首分析自己当时的天才举动,而失败的人往往会私底下抱怨那只是凑巧。就像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毕加索的画还是可以用一句“看不懂”来敷衍,他们不会真的去思考,为什么这么画。他们只会觉得,哦,那个毕加索,就是赶上了什么艺术的革命呗,搞个特殊化。

    昆汀也承载着这种骂名。他对电影的改变,在很多人看来是玩世不恭,讨好观众,毫无底线,且凑巧赶上了消费时代人们观念的改变。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狗屁。

    作家王小波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所谓文学,就是把文章写好看了,其他管他妈的。”但讽刺的是,很多中国人却无法欣赏他近乎啰嗦的复杂文体。幸好在美国,同样对除了好看之外其他事情not giving a fuck(翻译过来就是管他妈的)的昆汀,深受美国观众欢迎。

    有多欢迎?我在纽约Lincoln Center的AMC电影院看的,荧幕出现昆汀的名字时,全场掌声雷动,跟文革时村民看样板戏一样,就差拉条长板凳磕点瓜子了。

    所以我们该说回《八恶人》这部电影了。我写影评有一个准则,就是不能剧透。怎么做到不剧透?那就是少讲这部电影。不讲这部电影怎么写影评?看看上面那几百字,不也好看的很吗,不也跟《八恶人》相关吗,不也“管他妈的其他的”吗?但多少还得说一下,不然按高考作文来说,这算跑题,前面写的都零分。

    《八恶人》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它就是“管他妈的”的典范。什么属于“管他妈的”这一范畴呢?女权主义、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其他影评家傻乎乎往每部电影上贴的标签,昆汀才不管这些。在《八恶人》里,他让女主角被当作牲畜一样虐待,让黑人被赤裸裸地称作“吃香蕉的猴子”,让墨西哥人和英国人的虚伪暴露无疑。如果让昆汀来拍中国人,我觉得喜欢他的中国影迷要少8成,因为他会在电影里说“我怀疑中国人的眼睛太小看不见自己更小的鸡巴”,类似的话。

    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每一部电影,都在或多或少地替少数群体控诉。怎么控诉?讲好故事,其他管他妈的。王小波说的,不是我说的。王小波讲故事好吗?好的很,因为他也不怎么在乎中国十三亿卫道士对性器官的崇拜。光讲故事怎么能替少数群体控诉呢?

    《八恶人》里最后一幕,他们(为了不剧透,就他们吧)躺在床上,流着看起来几千公升的血浆,朗读起那封信。最后躺着的,是这两个人,并不那么正义,也不那么正常。但他们太美好了,因为在美国现在的社会里,让这两种人躺在一起,难度相当于现在让国安球迷和恒大球迷共处一床。而昆汀就这么把这个概念用故事来说圆了,让观众价值观在前120分钟崩塌,最后60分钟再重新扶正。这是他电影公式的最后一列。

    说了这么多好话,《八恶人》有什么缺点,能让你省掉那十几美元的电影票呢?

    跟所有的天才一样,昆汀还是太自恋了。我甚至可以想象他在剪辑时,像一个学视频制作的学生一样抱着头,听着下一段长达30秒的纯对白,忍不下心剪掉。其实新闻业里有一个观点我甚是同意,那就是一句话总能把一件事说完,再多说一句,都是自恋的产物,都是你以为多一句会好一点。昆汀就是这样,尤其是一些不必要的配乐,一些太过于花哨的对白,一些太刻意的重复,拿来糊弄青少年还行,真要冲击奥斯卡,这些都是最大的减分项。要知道你的每一次不舍,都让影评人多痛苦五秒,因为这些桥段他们已经在过去的上千部电影里看过无数次了。

    但昆汀反正不在乎。他并不在乎自己的故事是不是完美的,也不在乎他讲的完不完美。他是个聪明人,就像在宣传《八恶人》时,他用的标语是 “昆汀的第八部电影”。有谁的影子?乔布斯呀。将一个产品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哪怕产品不会是完美的,只要符号是完美的,平庸的凡人们就会买账。昆汀·塔伦蒂诺,这个完美的说书人。

    (在我写完这篇文章时,国内互联网上已经有资源了。我是个坚定反对盗版的人,尤其是电影和游戏,但既然这种电影永远不可能通过国内的审查制度,恶法之下无刁民,所以大家就去网上找资源吧。如果有一天《八恶人》会在国内上映了,去电影院重温一下吧,光是艾尼欧·莫里科内Ennio Morricone的配乐就值回了票价。)

     6 ) 拖沓成疯

    我也是醉了,怎么总在慕名而来想好好看场电影时,遇见的全是些冗长拖沓却又备受好评的电影,把我骗去后rigmarole了我一脸,难道真的是我耐心不够吗?先是《老炮儿》的散漫无着,接着又是《荒野猎人》的气闷,然后今天又被昆汀塞了一脑门与高潮几乎没什么关系的南北战争的老话。低级的悬疑设置以及把观众蒙在鼓里的可耻做法(怎么,是想让真爱粉们嗲声齐呼:昆昆就是霸气,他不告诉你们谁也别想知道?)。 我扪心自问,文艺片看了这么多,坐定看戏的功力还是有的,也知道等大包袱急不得,可这个前提就是这真的是有效的铺垫才行啊。就这部,别说前半部我看得摸不着头脑了,就连杀人的时候我也直想快进。 别的一些小缺点、老技术啥的我就不说了,只说最明显的漏洞。片名叫hateful eight对吧,可这八恶人到底是谁根本不清不楚的,难道说那两个赏金猎人和shriff也都算恶人?反正海报上那八个人是有他们的。而假如说是主演的、戏份最多的人竟然还真的不包含在八人之内,那我真不知道起这个名字是几个意思。 还有最大的一个漏洞是影片始终也没有交待假的hangman他的证明是怎么弄来的。我们当然可以不用交待自行猜测这是为了救Daisy而他自己决定就采用这个身份,本来这也没什么,可这是一个和犯人关系非同一般的身份而且还要麻烦地伪造身份证明,除非他能利用这个身份得到一些方便,否则如此大费周章根本没任何必要。而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导演故意这么做来增加悬疑度,混淆观众的视听,结果却处理得如此粗糙,如此令人不信服。另外还有那个没来由的画外音,一下子使这个片子不自然的不是一点两点,给人一种导演拍不动了,干脆来几句话糊弄一下完事的感觉。 这两分全给的是西部风味的台词。所以我觉得这要是部有声书的话兴许我能给打个高分。

     短评

    黛西小姐竟然没有那个奥斯卡奖,真是白瞎了那么多血泼脸上了。

    7分钟前
    • 黄豆
    • 力荐

    不知道怎么表达对昆汀的喜爱,只能说“导演,你一定要死得晚一点啊”

    12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在路上一段算有趣,驿站前半勉强有趣,从杰克逊打死老头开始就往无趣的方向去了,到画外音冒出来悬念转向整个就无厘头了,最后还折回原路等于烂转折也白玩了。从三一律角度看,当地底下冒出来一个人打破空间封闭性时,整个故事基本就完蛋了。一星半不入

    16分钟前
    • 东遇西
    • 很差

    “那种冷静才是正义的本质。”前1个半小时的铺垫,冗长墨迹又碎碎念,真正冲突开始后,好戏登场,又无奈各种死法太没说服力,血浆、暴力都有些胡来,乱了故事分寸。即便这样也比《荒野猎人》好几倍。依然惊艳的地方:开场的摄影和配乐、塞缪尔的大黑鸟、詹妮弗·杰森·李前1小时的抢镜配角演出……

    2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四五十年代的时候有福特和霍克斯,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有莱昂内和佩金法,现在,有塔伦蒂诺,能和这货处在一个时代,是当今每一个影迷的幸运。

    24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明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应该就是这部电影,融合了[落水狗][无耻混蛋][姜戈]甚至[杀死比尔]的所有优点,对于昆汀的粉丝来说,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元素!很少能有编剧像昆汀一样,把群像的人物写的个个都那么个性鲜活,章回体的结构和叙事同样完美结合,激爽到让人觉得三个小时实在太短!★★★★★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血浆最少 脏话最少的昆丁电影 不变的是永远都那么话痨 杀个人还要唠叨个没完

    33分钟前
    • 看片小王子
    • 推荐

    落水狗的叙事结构与舞台背景,无耻混蛋的人物塑造站队与冲突,姜戈的主题升华,三部前作的糅合与突破。年过半百的昆汀逐渐抛却了对女性的恋足癖,却愈发痴迷于爆男性蛋蛋的快感,这难道是一种中年危机的暗示?!

    37分钟前
    • 梁仲雨
    • 力荐

    哈哈哈 今天真是很爽的一天 荒野猎人和八恶人 ! 开心 昆汀还是so魔性 同样是和荒野猎人一样冰天雪地的布景 但对白和角色表现方式一出来 就有一股浓浓的昆汀味儿 哈哈 对味儿

    38分钟前
    • 壹贰得贰
    • 力荐

    章回体的西部侦探片,恋脚癖变成轰蛋癖,对白功力依旧醇厚,至于整体水平你开心就好

    40分钟前
    • 海洋之 婧
    • 还行

    两次读林肯的信:”老太婆玛丽托德在叫我了,我想是到该睡觉的时候了。“正不解为什么说这句感人时,响起片尾曲,一听就是Roy Orbison的《There Won't Be Many Coming Home》。好像是那么回事,平日里最熟悉不过的东西,最不经意,有一天,又是最容易打动你的。

    42分钟前
    • 海不语
    • 推荐

    昆汀的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是在影院看的,还是在家里看的,感觉都没什么分别。这部片子更加加深了我这种看法。

    46分钟前
    • 洛风城
    • 力荐

    昆汀又把人家蛋蛋轰了 昆汀又把人家蛋蛋轰了 昆汀又把人家蛋蛋轰了 !

    50分钟前
    • Jorrow
    • 推荐

    川普和奥巴马终于走到了一起

    55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新龙门客栈

    57分钟前
    • 段小楼
    • 推荐

    昆汀这话唠真是...第八部就一股絮絮叨叨的老人气了。把“龙门客栈”搬到了美国西部,血浆喷得噗噗噗。剧本最后回归主旋律,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昆汀版龙门客栈,话痨版无人生还。人人心肠都不软,个个死于话太多。

    1小时前
    • 芦哲峰
    • 力荐

    落水狗式的团伙犯罪加姜戈式的时代人物设定,昆汀一定是驱魔人的粉丝吧!就是开始入戏有点慢,不知是不是为了藏包袱?过了半小时就变得每分钟都很精彩了,开放空间的客栈,人物都能互相看到对方,像是舞台剧不断在枪战和悬疑剧间转换。章节体很好地和叙事结构融合在一起,最关键是真的好看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昆汀这次并没戏仿通心粉西部片,而是做了一个自己风格的西部片。舞台剧式封闭环境下的结构化电影,全靠细节和对白来构建一个合理说辞。每个角色都试图讨价还价,每一细节也都具有存在的理由,可以说是最昆汀也最不昆汀的一部电影。但它没有任何惊喜可言,一切都在观众可以预料的范围之内。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话唠、血腥、突然死亡以及稍微玩下的结构,仍然很昆汀。不过,比最巅峰时期的昆汀,就是少了些趣味和潇洒吧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