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焚尸人1969

    焚尸人1969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其它1969

    主演:弗拉丝塔·赫拉莫斯托娃,鲁道夫·霍辛斯基,伊日·门泽尔 

    导演:尤拉伊·赫兹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恐怖肉饼

    • 未命名恐怖片

    • HD中字

      恐怖情人节

    • 正片

      暴力本性

    • HD

      Khanzab

    • 僵尸先生5驱魔警察

    • HD

      本能

    • HD

      猛鬼山坟

     剧照

    焚尸人1969 剧照 NO.1焚尸人1969 剧照 NO.2焚尸人1969 剧照 NO.3焚尸人1969 剧照 NO.4焚尸人1969 剧照 NO.5焚尸人1969 剧照 NO.6焚尸人1969 剧照 NO.16焚尸人1969 剧照 NO.17焚尸人1969 剧照 NO.18焚尸人1969 剧照 NO.19焚尸人196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焚尸人》根据拉迪斯拉夫·富克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卡尔是火葬场的管理人,他是反犹太主义者,并极其迷恋死亡。适逢纳粹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认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但正当他准备大显身手时,却发现自己的妻子不是“纯净”的血统。这个事实让他走上了疯狂之路。他准备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同样不“纯洁”的儿子。

     长篇影评

     1 ) 焚尸人

    快速剪辑和场景切换得太棒了,配乐适当,让人反胃的大特写,男主阴郁偏执的眼神让人联想到纸牌屋里的安德伍德,最毛骨悚然的是杀害女儿的程序和儿子一样,所有细节都像是悲剧重演的预示,提醒观众错误的狂热是多么恐怖。傲慢才是人类最大的原罪,一个种族的自以为是总能造成世界性的灾难。牵扯到了西藏喇嘛,又是否有某种宗教反思的意味呢?

     2 ) 焚尸人

    “除了死亡,人生没有什麽是確定的。” 死亡是人们讳莫如深的禁忌话题,他却格外迷恋于死人身上的美丽祥和,饭桌上的话题無外乎死後火化是如何使得人类灵魂自由,如何减缓苦痛罪恶,又如何转世新生的話题。他刚愎自用又耳软心活,任由他人在自己心中构建一套体系與理论,任由個人内心的冲撞混乱屈服于蛊惑人心且麻木不仁的强大群体。他如無知無觉的草木般面對家人以愛為前提的贴顺懵懂没有任何的心慈手軟,一边催眠自己如何体贴善待家人,一边 亲手将他们推入死亡的深渊。影片的最後幻夢中 神秘玄妙的西藏在向他遥遥招手,他仿佛可以脱掉一身罪责遁入另一個虚無缥缈的理想世界中去…… 以小见大,日耳曼人引以為傲的高贵血统使他们妄圖引导“误入歧途”的民族走向正轨……由懦弱無力變得强盛健壮,由卑贱變得崇高,由肮脏變得聖潔,由萎靡不振變得激奋昂扬,试圖用死亡拯救一切世人,从而建立一個秩序井然,血液统一的宏阔崇偉的新世界。

    “我親愛的,這是17年前我们首次見面的好運場所,除了豹……什麽都没改變。 我们那時看到的已經被仁慈的自然解脱了, 我総是谈论仁慈的自然,温和的命運。上帝的同情… 我们评判其它人…為這些和那些责备他们。 但是我们自己怎麽样? 我為你做得不够。”

     3 ) 《焚尸人》摘录

    在众多人性伦理问题的银幕阐述中,电影《焚尸人》格外引人注目,这部上映于1969年的影片至今仍被看作是奇幻、惊悚类型影片的翘楚之作。电影《焚尸人》改编自捷克作家拉迪斯拉夫·富克斯1967年发表的同名中篇小说,这一时期正是捷克战后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问世之初并没有引起较多关注,直至新浪潮电影运动代表导演乔拉·赫兹将其搬上银幕,并于1970年获得第4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1972年西班牙奇幻电影节最佳摄影奖,以及同年金棕榈奖的最佳电影提名殊荣。在这之后,这部带有黑色幽默特质又令人感到窒息恐惧的电影长久地在电影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小说《焚尸人》也借此成为拉迪斯拉夫的重要代表作。

    小说主人公卡尔·科普夫克林格尔先生是殡仪馆的管理员,他认为火葬是上帝净化灵魂最为重要的方式与手段,在他看来,每一位逝者在火焰中的最后一段旅程其实是灵魂真正的释放与自由的获得。当战争的阴霾逐步靠近卡尔的日常生活,卡尔并没有如其他人那样惶恐不安,相反与纳粹的合作迎合着他“拯救人类”的狂热。亲朋好友中的纳粹异己,拥有“不纯净”犹太血统的妻子,身边所有卡尔认为需要拯救的人都“成就”了卡尔在小说开端即表现出的变态“死亡哲学”。作为文学文本的《焚尸人》由大段对话构成,描述性语言穿插在不同场景的对话间,有关卡尔对于焚烧尸体的变态迷恋更多是透过语言逐渐显露,招聘助手的饭局上,家庭温馨晚宴上,与儿子讨论学校生活的言语间,卡尔近乎可以在任何场合表达对于火葬的赞美,因此小说《焚尸人》带给读者更多阅读上的不适,这种不适主要在于对话内容与时空的不协调。

    与小说原著不同,电影《焚尸人》带给观众的则是无时无刻的诡谲氛围,导演乔拉·赫兹善于运用短镜头的快速切换以及面部特征突兀性特写等手段,将文学文本中隐藏的人性之恶放大在银幕,突出其中惊悚的一面。例如,小说开端,读者能看到的是一个四口之家重温父母在动物园相遇相识的温馨片段,这一和美场面却在电影那里带来完全不同的呈现。电影第一个镜头是一个焦躁不安的猎豹身体,满屏的斑点不断晃动,镜头在聚焦与虚晃中不断摇摆,视觉感极不舒适。几根有序的铁条一方面告知观众所处动物园的地点信息,同时也解释了猎豹焦躁的内在原因。镜头聚焦于猎豹带有侵略性斑点皮毛上,这期间插入了7个短暂停顿的镜头,分别是抬头纹深刻的额头,粗糙的鼻翼,斜睨的双眼和略显衰老但笑盈盈的嘴唇,有关五官的每个镜头都是不完整的,几个镜头之后我们可以大致拼凑出一个中年男人的面庞。随后便是一双女性深邃眼眸的特写,眼妆精致,眼神没有顾盼流转,与之前不稳定的镜头形成鲜明对比。然而在女性眼波流转之后是猎豹的尖牙利齿,接连之前男性躲闪的目光,以及躲在阴暗角落里猎豹的窥视,当女性温存眼眸再次闪现之后,对应的则是孔雀高傲的脖颈和小巧美丽的头颅。这些片段式的镜头集合共45秒,这45秒间,所有有关男主人公卡尔的五官镜头之后,衔接的一定是相对应的猎豹镜头。男主人公身穿西装,手持白色手帕,优雅持重,然而与之相对应的猎豹却始终如困兽一般,在铁笼内焦躁不安,妻子与丈夫,猎豹与孔雀,导演在影片伊始即向观众抛出一组明显的对立关系。然而,这一系列反差镜头的画外音却是丈夫有关婚姻、家庭的温情描述,“亲爱的,这是17年前我们相遇的地方,我们幸福开始的地方,你还记得么?”加上阴郁的配乐,从一开始即奠定了整部电影恐怖的氛围。由此可见,电影《焚尸人》与文学文本最大的差异在于,文字呈现的可怖是渐进式的,读者对于“焚尸人”丧失基本人伦的可怕是逐步了解的,而电影完全没有给观众任何缓冲的余地,开场一分钟内即开诚布公地表明其惊悚电影的定位。

    对《焚尸人》的关注更多人始于电影,当我们回望源头的文学文本之后便能发现,导演乔拉·赫兹做出了几处电影叙事的精巧处理。我们说作家善于运用文字间的承转起合为读者营造出预先设定的氛围,然而只有优秀的笔者才能真正达到其创作目的。即便如此,读者立于文字背后,各自理解同样大相径庭,因此这也是优秀文字的魅力所在。这一带有迷幻色彩的魅力于电影而言,少了许多施展空间,尤其是以文学为蓝本的改编电影,情节基本线索,人物关系这两大重要要素成为已知信息,因此这类电影历来很难取悦观众。但是,银幕在呈现过程中,音乐、镜头与场景的切换,光线对比等都成为完全由导演掌控的要素,于是电影叙事便有了超出文字能力的呈现效果。导演从文字中吸收、消化、解构、重构后,全力将自我理解的文字映像重新投射在银幕上,于是电影《焚尸人》中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几乎全都伴随了面部的夸张特写,或不安的眼睛,或不屑的嘴唇,且每一个特写镜头以平均2秒的停留时间出现,将原本流畅的叙事切割得支离破碎。这些文字中并未出现的描述,成为导演利用镜头自行添加的理解,承担恐怖氛围营造任务的同时,达成了电影叙事的巧妙所在。除特写镜头的频繁介入外,电影《焚尸人》还将小说的结尾做了延续化处理。小说叙事在妻子被害后截止,而同样具有犹太血统的儿女并未做出安排,即便读者已知,两个孩子也难逃厄运。在电影这里,导演延长了故事的走向,女儿从火葬场的逃脱成了观影进程的唯一慰藉,并与之前妻子的逆来顺受,小儿子的弱小无辜形成鲜明对比,警醒观众,当与丧失伦理恶行狭路相逢时,一切的可怜、乞求都不如反抗来得有力、有效。电影《焚尸人》正是通过上述电影叙事技巧,使得其名声盖过原著,正如帕拉茨基大学教授、捷克文学史家埃里克·基尔克所言:“我不认为它(《焚尸人》)是作家福克斯最好的作品,我认为它的地位是通过电影改编获得的。”[4]

    继《焚尸人》之后,20世纪60年代的捷克新一代电影人在战争伦理叙事层面给我们留下多部值得深入探讨的电影,捷克电影人率先在战争主题下展示出超前的现代性,利用并不陌生的情节

     4 ) 观影日记

    动物园道路转弯用的凸面镜-所谓幸福的家庭;全家福照相一闪而过的倒影,说服妻子自缢时俯视镜头里的卡尔,镜中所显示人物像都是扭曲怪异的,主角的表情一直未变,淡定中透着猥琐,自持高雅风度,却暗藏低俗下流的本质,每每将死亡说得冠冕堂皇,粉饰自己龌龊的想法。他们朋友的妻子倒是总能说出残酷的现实,蜡像馆中看作真人残杀,拳击比赛中道出残忍的屠宰事实,人类逼真的想象与编排的游戏竞技实则是扭曲心态的发泄。
    多次特写卡尔的嘴,他是传播者,无论什么样的信息,他都会加以改变,以对自己有利,其讨厌的人被毁灭为准则。
    被认定为纳粹狂热分子后,进而杀害妻子,走向了疯狂,同时压抑很久的内心也一并爆发,残忍及下流的本色显于表面。慢慢成为了纳粹的代名词--德国的军队是机械化的就像是你的火葬场,正应了这句台词。卡尔自始至终都是死神的游说者,死亡就是重生。
    自从西藏喇嘛的出现,卡尔已经混乱不堪,接近崩溃的边缘,同时又手刃自己的家人,更加速了他步入“焚尸人”的行列,结尾处更是说出要拯救全人类,黑衣女子也许是他内心的善,已经阻止不了卡尔的步伐。
    伊利曼佐演的角色是不是德沃夏克?

     5 ) 《焚尸人》:无题

    文/尘世流年

    记得小时候电视里有一个广告,有一个大盗式的男主角飞檐走壁突破一道道关卡,来到房间中那里有一个宝箱,当大盗兴奋地打开后里面是一块饼干,随后他边吃边露出回味无穷的表情,这时画面打出标语“xxx饼干”,说实话第一次看确实被震住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奇感。这个广告一点也不比前几年的脑白金差,都是用怪和奇抓住了人们的心理。

    《焚尸人》是捷克新浪潮的一部经典奇幻作品,假如你第一次看的话,也会有一种怪奇感。它将纳粹的反犹主义通过一个病态者的行为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通过CULT片的形式控诉了纳粹的暴行。隐喻了独裁者对人民的精神控制,有的狂热者为了实现暴政者所宣传的血统纯洁,不惜一切手段残酷加害无辜者。

    这部影片改编自拉迪斯拉夫·富克斯的同名小说,所以对白比较艺术化,呈现了一种语言美学。那些优美的词句通过病态者卡尔缓慢冷静的语气配以诡异夸张的表情,有一种冷入骨髓的恐惧感。使得观众被这个怪人深深的吸引住了,通过这些对白也能了解到卡尔为什么会愈陷愈深,在迷恋死亡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影片从始自终都给人一种黑暗腐败的气氛,不管是喧嚣的舞会还是阴冷的火葬场,都是用来衬托卡尔的冷酷无情。 几次出现的黑衣女人都是预示着卡尔的思想变化,直到杀害了妻子和儿子后,他更是得到了一种完美的成就感,所以这时另一种人格,幻觉出一个身穿藏地袈裟的自己预示他已完成了大业可入神位了。精神的毒瘤使他忘记了人伦道德,忘记了生命的意义。

    这部影片的镜头画面可谓相当经典,特写占据了大部分,尤其是对人物的脸部特写。 拍摄角度也是独具一格,尤其是对卡尔的全身仰拍对剧情的理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其丑恶虚伪的本质暴露无遗。影片有几处剪辑让人想起希区柯克的《夺魂索》式的一镜到底,用一种交替蒙太奇方式来表现,一个画面同时是结束也是开始,这里需要一个技巧就是运动原理:这个画面里的人物或物体必须向镜头移动直到遮住镜头,然后人物或物体向镜头外移动引出下一剧情,给人一种完美而且特别的体验。

    文章之所以无题,是我不知怎样总结这部影片,它是新浪潮电影的另类,它表现出的怪奇感从开始到结束深深地吸引着我,看后仍然回味无穷 ,却不敢再看第二遍。

     6 ) 焚尸人##@

    1⃣️根据拉迪斯拉夫•富克斯同名小说改编。

    2⃣️人体各部分重组拼贴形式的片头,自然而然想到了捷克的《雏菊》

    3⃣️接近片尾男主背后的画是15世纪荷兰画家博斯的《人间乐园》三联画的第三联——“地狱的景象:七宗罪的惩罚”

    4⃣️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捷克导演尤拉伊•赫兹拍了三部最著名的代表作,分别是《焚尸人》《煤油灯》和《魔吉亚纳》,他说只有《焚尸人》最合心意,因为删减少,只有一个场景违背意愿。这部电影中,赫兹大展拳脚, “恐怖幽默”、“诗意表现主义”、扭曲的广角镜头、奇异的蒙太奇、僵硬的表演、众多的人脸特写、梦魇式的整体氛围,整部影片主题黑色压抑,又具有实验性。

    5⃣️卡尔:表面忠诚不抽烟喝酒很体面,实际好色去ji yuan,在员工前强势,在nazi前软弱,迷恋死亡,一把梳子既梳死人又梳自己,参观得病而死的模型。注重健康常看医生,去ji yuan前还要注射梅毒疫苗。绅士与流氓并存。温柔与残忍并存。

    卡尔的病态死亡哲学:信奉西藏喇嘛教,鼓吹火葬化为灰烬可以快速转世,但实际上喇嘛教主张“天葬”死后喂鹰,算是人生最后一次善事。可见卡尔的观念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蒙骗民众,挂着羊头卖狗肉。

    卡尔的极强控制欲:喜欢捏别人脖子说话,摆弄死人,喜欢公众演讲,家中挂有国外权威人物画像,自己不抽烟也不允许别人抽烟。

    卡尔并没加入nazi,而只是利用其来实践自己的死亡哲学。

    6⃣️ 法国大革命时期,罗兰夫人被押往刑场说到: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这句名言中“自由”换成“正义”“民主”等也成立。

    7⃣️片中象征:

    开头的动物与人脸交替:代表人有动物的野蛮兽性。

    拳击比赛:人类的杀戮本能。

    拿着花的黑衣女人:是卡尔内心的一点良知,最后黑衣女人试图追赶上车的卡尔但失败了。

    卡尔扮相的喇嘛:卡尔神话自己罪恶行径的自我安慰。

    从卡尔手中逃走的女儿:代表着人类的希望,女性可以繁衍后代,也代表着反对暴政的人会世代存在。

    8⃣️音乐:而当卡尔杀人、描述火葬场的辉煌前景的时,背景音乐是高唱入云的歌剧。不少纳粹分子喜欢音乐,在集中营里听古典音乐佐餐,这些错位的配乐,暗示了音乐也只是装点罪恶的羽毛。

    9⃣️导演的“幽默”:

    一,卡尔的两个新员工,叫施特劳斯和德沃克夏,分别是奥地利和捷克音乐家。

    二,卡尔发表冠冕堂皇言论画面闪过裸女,显示言行脱节的错位。

    三,拳击比赛的时候,一个女人担心拳手们会打裁判,丈夫说不可能,话音刚落,一个拳手失误打倒裁判。

    其四,卡尔的朋友瓦尔特在宴会中向卡尔灌输纳粹理论,卡尔却在低下头偷看妓女给纳粹头目kou 。

    🔟导演尤拉伊•赫兹:取法了希区柯克的悬疑、英格玛•伯格曼的象征主义、布努埃尔的狂想主义和德国的表现主义。

    被抄袭:赫兹十岁在集中营待过,一次纳粹命令他们脱光衣服洗澡,以为是毒气,结果管子里流出的是水,他们喜极而泣。他把这段经历放在影片《黑夜赶上我》里,斯皮尔伯格原封不动抄在了《辛德勒名单》里。赫兹说:如果我提起诉讼,必胜无疑。不过赫兹放过了斯皮尔伯格,没有告他。

    🔟1⃣️ 捷克的新浪潮在1962-1968年大为兴盛。到了1968年8月,苏联坦克开进布拉格,捷克新浪潮被摧毁。很多电影人逃往国外。

     短评

    傑作!傑作!Juraj Herz之最高傑作!絕對的深層次的奇詭病態。全然自如的轉場切換、鏡頭的遠近拉伸等等無一不具創造性。難以言說的體驗。東歐電影幾乎補補強悍。

    4分钟前
    • 江湖遠人
    • 力荐

    云中推荐的

    5分钟前
    • 腔调
    • 力荐

    中字http://www.subom.net/sinfo/98590

    7分钟前
    • Eden's Curve
    • 推荐

    火葬场的主管把灵魂卖给了希特勒,为完成拯救人类的大业,以及的革命意志,大义灭亲先后吊死了老婆,敲死了儿子,逼死了员工,举报了同事,迷信达赖转世非他莫属,也坚信血统身前不纯但火葬后骨灰和骨灰是一样的,实际上,“血统论”和“成分说”都不过是统治阶级对异见者实行肉体消灭的必要手段而已。

    11分钟前
    • 寡狗
    • 推荐

    教科书般的镜头切换;以拯救之名,杀妻灭子,人性之恶,恶到极致。

    16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平庸之恶被权力规训后无意识地成为社会之恶,而神启,神启不过是疯子的预言。

    21分钟前
    • MaxKi
    • 力荐

    捷克新浪潮技巧性的极致。对死亡的迷失,仪式和隐喻。非常受用。

    23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鸭就这一个还好的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Svankmajer式剪辑

    29分钟前
    • 𝐓
    • 还行

    死胖子的微笑很诡异。影片的镜头同样让人发毛。梦幻般的杀人狂想曲啊……

    32分钟前
    • noname
    • 推荐

    慕死。

    36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非常凌厉的转场剪辑,非常诡异的构图,非常斑驳的人性污痕,在导演的镜头里一一呈现,并迅速将观众拉进惊悚的修罗场。

    3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藏传佛教被黑得最惨的一次。看完满脑子巨型特写转场镜头,觉得自己像是只被纳粹灌肠的鹅。以及再次觉得爆米花可以灭绝了。

    40分钟前
    • 豆友2048460
    • 推荐

    剪接镜头的运用可以做教材了.

    42分钟前
    • 枫露茶
    • 力荐

    给3.5星吧!没怎么看过捷克新浪潮,Juraj Herz是位比较注重技巧派和视觉语言的导演,广角镜头、快速剪切和大特写用的比较狠,不过我觉得他用的有些过。影片处处都含隐喻,用男主角的心理来映射纳粹和死亡,这种人性的泯灭比纯粹的大屠杀还要可怕…

    4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纳粹蒙太奇论,电影史学术用。其他蛋就别扯了。

    47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还行

    是一个迷恋特殊权利和力量的人,以某种西藏宗教借口为内心的依附,为自己的软弱内心所作的自我欺骗。

    50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推荐

    9.5;就这样生生地把我按在了地上

    53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不动声色的秀高端

    58分钟前
    • 暗黑4出了吗
    • 力荐

    种族和宗教真的分不开吗?日尔曼民族从什么时间就是最高品质的民族?简单的说,人类越是进步就越是体现种族零落和宗教衰落直至颠覆!我是无神论者,典型的拜金主义,这种主义没有最高拥有者和执行者,只有现象,这个主义的拥簇者才是人类最大的有信仰的宗教体!房子,车子,行头,女人(别人的)...

    1小时前
    • rico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