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意大利,英国,南斯拉夫1988

    主演:达沃尔·杜伊莫维奇,博拉·托德洛维奇,Ljubica Adzovic 

    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狂风飒飒

    • HD

      不可饶恕2021

    • HD

      蚯蚓2017

    • HD中字

      极恶非道

    • HD

      河边的错误

    • HD

      毒贩大妈

    • HD

      北区侦缉队

    • HD

      美眉校探

     剧照

    流浪者之歌 剧照 NO.1流浪者之歌 剧照 NO.2流浪者之歌 剧照 NO.3流浪者之歌 剧照 NO.4流浪者之歌 剧照 NO.5流浪者之歌 剧照 NO.6流浪者之歌 剧照 NO.16流浪者之歌 剧照 NO.17流浪者之歌 剧照 NO.18流浪者之歌 剧照 NO.19流浪者之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巴尔干某城市边缘的茨冈村落里,小伙子贝汉(Davor Dujmovic 饰)与外婆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嗜赌的舅舅梅尔桑每次输光后就开始怀念在德国的生活,妹妹的腿疾因无钱而得不到救治。贝汉与同村的阿兹娜相恋,但对方母亲嫌弃贝汉一家贫穷坚决回绝。长年在意大利赚钱的族长阿梅德回到村子,在赌桌上让梅尔桑输到丧失理智,毁掉了自家人的木屋。但外婆却用巫术救回了阿梅德的孩子,为表谢意,阿梅德答应带妹妹出国治病,并让身怀隔空移动小铁器特异功能的贝汉随行。贝汉很快发现阿梅德不过是利用儿童乞讨盗窃的团伙头子,但已无力摆脱只得随顺,不久阿梅德患病,将小团伙交予贝汉管理,贝汉摇身一变成为有钱人,遂回乡将阿兹娜接到米兰,但阿兹娜腹中的骨肉让贝汉大为光火,坚持要将孩子卖掉……   本片获1989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长篇影评

     1 ) 一些关于库斯图里卡的新闻报道

    看的是导演剪辑版,分5集,像看电视剧一样。非常有味。仿佛吉普赛人的生活就在你面前展开如梦似幻。吉普赛风情的旋律抓耳抓心,极富幽默感与生命力。对人性的温情与挣扎的展现手法独特。魔障表面下涌动着深沉。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与《教父》。

    ————

    北京日报/2017 年/4 月/18 日/第 004 版

    聚焦·北影节

    电影大师库斯图里卡告诫青年影人——

    不要让电影变成电子游戏

    记者 陈涛

    本报讯(记者 陈涛)“不少人评价我的电影带着一份淡淡的忧伤。”昨天,在自己的影片《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映后交流会上,63 岁的塞尔维亚电影大师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耸耸肩,摊开双手,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旋即他又露出高兴的笑容:“我来到北京国际电影节,没有遭受任何创伤,我非常喜欢这个和我的祖国一样神奇而美丽的国家。”

    不少人将他归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即善于与现实拉开距离,开启反思。他以自己早年的影片《流浪者之歌》为例,“当我的国家长年处于战火之中,和平消失,一定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他说,人们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他选择的路径是“躲”进电影里。

    “电影最大的敌人是自然主义。”他毫不掩饰对好莱坞某些影片拍摄套路的厌恶。“电影里几乎都能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人开车回家,来到房子前面,从车里面搬下从超市买回的食物,走到门口,用脚踢踢门,问有没有人在家,然后进去吻他的妻子,最后将食物放进冰箱里。我觉得这个实在太无聊了。”库斯图里卡说,他做出决定拍某部片子,一定是诸如家庭、战争或是政治这些真正的问题在深层次触及了他的灵魂。“就像你们刚看完的这部电影,你可以用任何的语言评价它,但它一点儿都不无聊。”他回忆说,曾经一位好莱坞发行商对他说,《地下》这部电影实在太无聊了,“我对他说,这部电影可以是任何的东西,但它绝对不是无聊的。”

    被问及年轻导演该如何发掘素材时,他的建议简单得近乎随意:“即便你碰到一个警察或是走进一个社区,你都可以从中发现非常棒的故事。只是你还要加以艺术化再造,而不要让电影成为电子游戏。”

    ————

    :当今的世界局势十分复杂,充满了戏剧性。这个世界正处于被迫重组的边缘。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一直在宣扬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虽然我不认为我们会在短时间内面临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它从南斯拉夫开始,在罗马尼亚继续发展,随后它开始波及英国和中东,现在则终结于叙利亚——或许仍然在继续。在你们国家的海域,贵国与许多周边国家——事实上是西方国家存在问题,我可以说,干涉主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同一出戏带到了你们这里。

    因此,当今的世界又拥有了另一个征兆,或者我更愿意说是标志——人类当中大多数的生活被暴露在媒体的眼睛下。多数人的生活被转化成了虚构的故事,而这些虚构的故事,在人们看来便是真实。即使在我们最陌生的非洲——非洲人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贫穷,他们可以拥有最贵的鞋子甚至苹果手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的生活也会被转化成故事,传播到世界的另一端。所以,现在世界上大部分的人们处在一个充满虚构的生活中,当中充斥着红毯、以及红毯秀上那些迷人的形象,而所有这些糟糕的事情,便是我们口口声声宣扬的人类社会的最大成就。

    库:我强烈地相信我们应该让事物回到它本真的状态,我们必须回归到正确的事物上,回归精致的好电影,为年轻人创造能使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氛围,而不是建立那些只追求金钱的氛围。金钱是现代文明中最愚昧的一面,是末法时代所诞生的新神。人们被蛊惑花尽所有的时间去追逐所谓的金钱,却发现自己却越发地贫穷。如果你回望一下,我的乌拉圭的总统朋友——穆希卡(Jose Mujica)先生 [1] 曾告诉我:“他们谈论起我时把我当成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总统,但其实他们才是愚蠢的,因为贫穷恰恰是我们为那些没有时间去过的愚蠢生活所标示的价格。”那些最有权力的人并非活在“生活”里,他们活在自己的权力里,他们忘却了是什么使生活美好、什么是人从出生到终结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电影应该点明人生中这些真正重要的内容。

    库:可以这样讲,不仅如此,我认为电影创作者应当为人们做出更多严肃深刻的影片去努力,而不仅仅只是制作出一部又一部钢铁侠、蝙蝠侠、或者别的什么侠,这些影片只是好莱坞工业体制意图剥夺人们时间从而控制人们生活的象征,而不是让人们通过观看来汲取营养。

    库:是的,我非常喜欢看这些导演的电影,包括费里尼和布努埃尔。我想说,我们所聚焦的那些东西往往是充满悖论的,现代戏剧所关注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关于生活的悖论,因为我们都或多或少地生活在矛盾的生活中。

    费里尼就是这样一个从现实主义过渡到怪诞风格的创作者。我总是在做怪诞的电影,而且时不时我还曾打算要做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但我没有刻意这样做,因为我拍的电影很多是关于吉普赛人的电影,吉普赛人的生活本身具有浓烈的魔幻意味。

     2 ) 流浪民族的节庆飞行

    《流浪者之歌》中,库斯图里卡将吉普赛人流浪的悲凉和对土地的眷恋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夹杂着库斯图里卡式的幽默与讽刺、嘲弄与荒诞、魔幻与现实、象征与解构、夸张与真挚。他也凭借这部蕴藏着对民族和故土复杂情感的影片,获得1988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

    20世纪80年代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分崩离析,库斯图里卡不知何去何从,只好移居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电影学期间,为了适应好莱坞电影环境,他用好莱坞的方式拍摄了《亚利桑那之梦(Arizona Dream)》(1993),以类似旅行的方式讲述了一个青年的美国梦,同时也成为导演本人命运的一种暗喻。虽然这部影片在美国并不卖座,但是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20世纪90年代初期,库斯图里卡的父亲因为在萨拉热窝的房子被摧毁,死于心脏病,家人们只能去黑山避难,库斯图里卡觉得有必要回到故乡,向世界讲述故乡的故事,于是毅然回国。

    因此,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中不乏对国家政治和吉普赛民族的观照。甚至在很多影片中,吉普赛人成为他电影中的主体。《黑猫,白猫》和《流浪者之歌》就写尽了作为吉普赛人民族性格的“流浪”。这种民族性格具有鲜明的两歧性:流浪一方面使吉普赛人个性鲜明、热情奔放、洒脱豪迈,从梅里美的《卡门》中很容易看到这种性格;另一方面,也使得吉普赛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边缘人,他们被排挤、被压迫、被蔑视,这种状态甚至持续到当代社会。

    吉普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库斯图里卡电影的主要表现对象,与后者生活在萨拉热窝的童年经验有关。更重要的是,早从十世纪便开始迁徙,且是最早移居西方的东方民族之一的吉普赛人,在西方虚构作品中提供了东方异教徒最根深蒂固的画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塞尔维亚电影传统的表现。《流浪者之歌》中,库斯图里卡细致入微地探讨了吉普赛的宗教问题,即吉普赛人的反基督教信仰。比如片中的净身仪式,最早就来源于斯拉夫民族的异教信仰;影片结尾处十字架倒置的场景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也都为吉普赛人贴上了异教徒的民族标签。《流浪者之歌》中的吉普赛人节庆仪式,在这个仪式上,音乐、舞蹈、醉酒及一切具有吉普赛风格的享乐,都呈现出吉普赛民族和文化的特征。

    在对节庆的表现中,库斯图里卡常常使用马戏团等元素。马戏团表演中的特技和魔术等项目,给人以超现实的魔幻感。库斯图里卡电影中的很多桥段恰好与特技、魔术如出一辙:《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中的迪诺会催眠;《爸爸出差时》中的马尔克梦游过程中可以看见一切现实之外的事物;《黑猫,白猫》中吉普赛老人死而复生;《流浪者之歌》中男孩可以用意念操控餐具……这些超现实、甚至是反现实的设置,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后现代手法。

    此外,“飞行”也是库斯图里卡电影的标识之一。《爸爸出差时》的结尾处,马尔克似乎要飞向天边;《地下》的婚礼上,新娘在空中飞过;《流浪者之歌》中也有新娘飞行的桥段;《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中迪诺告诉多莉·贝尔,他梦见自己在城镇上空飞翔。飞行场景几乎出现在库斯图里卡的每一部影片中,创造了强烈的脱离感和惊异的体验。在谈及运用飞行场面的原因时,库斯图里卡自己说:“我在布拉格的一个老师告诉我,‘分辨好电影和坏电影的方法,在于好电影的每个角色仿佛都没有了重力。’于是我想,我为何不学夏卡尔,真的让人们都飘起来呢?”事实上,飞行场面的设置具有某种象征性。所有飞行的人有着共同的边缘身份,在生活上遭受放逐,为了逃离这种生活,他们只能选择“远走高飞”。甚至可以说,“飞行“似乎是库斯图里卡影片中的边缘人逃离恶劣生活处境的唯一方法。

    在马戏表演的狂欢仪式中,其形式感可以使观众从日常生活走进另一个喧闹躁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获得另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中,现实的魔幻感、人物形体的扭曲、动物,往往同时出现,形成某种无秩序的状态,这种无秩序存在于库斯图里卡的多部影片中,构成了马戏团美学的内在逻辑理路。库斯图里卡总是将多种动态形象放置在同一个场景内,这些形象通常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当他们一起出现完成场面调度时,却又衍生出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了画面或场景的躁动和混乱。《流浪者之歌》的奇异梦境中大量看似混乱的元素,以及贯穿全片的手风琴、火鸡、婚纱即是如此。

    正是通过这种狂欢化的手法,库斯图里卡在婚礼叙事中融入了巴赫金所谓狂欢节的全部特征,如全民性、仪式性、等级消失和插科打诨等。库斯图里卡电影中,几乎所有人物都会参加婚礼仪式,在仪式上任意嬉戏玩闹。事实上,在吉普赛人的世界里,婚姻本来就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吉普赛法律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他们视婚礼为人生的首要大事,甚至有人认为普赛人热衷于旅行,往往是为了会见亲友和为儿女选择伴侣,可见婚姻对于吉普赛人的重要意义。因此,婚礼场景作为吉普赛文化的一部分,被库斯图里卡凸现出来的。库斯图里卡力图通过婚礼场面的那种失序和狂欢,表达出自己对世界独特的感受。《流浪者之歌》中,婚礼之外的生活都是索然无味的;《地下》中的人们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中度日如年,每天都重复着日常琐事,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几近扭曲,对婚礼所营造的另一种世界充满深深的期待;《生命是个奇迹》中卢卡修筑铁路的沙盘上也有一个模拟结婚的场面。

    不仅如此,库斯图里卡影片中的宗教仪式,也发挥着与婚礼类似的效果。譬如《流浪者之歌》中的净身仪式发生在圣乔治日,这个节日对于吉普赛人来说意义重大。表现这种仪式,同库斯图里卡本人的南斯拉夫背景有关,同时,这些仪式也鲜明地反映了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风格。仪式大部分是无章无序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程序,而更像是多种义素的交织错落。巴赫金认为起源于酒神仪式的狂欢节“脱离了自己常规的生活”;而库斯图里卡影片中的婚礼、宗教庆典、“向上飞行”,也确实体现出了对轻松感和自由感的追求。既然世界杂乱无章令人费解,毋宁带着个人的理想逃离这个世界,或者说去到另一个世界。

    这完全可以看作是库斯图里卡电影的表达方式:他尝试用一种看似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去理解这个世界。在这种失序、狂欢和非理性背后,隐藏着库斯图里卡深刻的理性逻辑和家国意识。正如库斯图里卡自己所说,“我们要带着理想拍电影,我们必须相信电影,所需要的只是从主导潮流中脱身而出”,即是说,以一种反秩序的理性来思考这个世界。

     3 ) 极端的浪漫与极致的心碎

    心绞痛,沉沉的悲歌,是丧事喜办,更像是一记还我漂漂拳、却打出肝肠寸断的内伤。 命运凌辱浪漫的吉普赛人,会配手风琴和飘扬的婚纱。 石灰堆上的告白,女生第一面就问男生:你知道接吻的时间有多长吗? 准岳母嫌他没工作,求婚不得后,男生在教堂摇摆的钟绳上上吊。 赌徒叔叔把整个铁皮房用车吊起来,全家人淋湿在暴雨里。 吉普赛人的圣乔治节,人们在游弋,男女主在船上交合。 以上是极端的浪漫。 “狂欢、婚礼、隽永的梦、浓烈过后又没心没肺的爱,镶嵌在一个其实非常好莱坞式的故事中,少年离家打拼,卷入犯罪中,在虚妄中沉沦,最后幡然悔悟,却无力回天。” 求婚被拒、背井离乡、为筹药费医妹妹误入歧途、人口贩卖与教唆犯罪、妹妹的腿并未被医治、反而被强迫乞讨、穿婚纱的妻子死去…… 以上是绝望的悲歌。 复仇前,男主与儿子久别重逢,告别前,儿子讲:“不要骗我,我知道你不会回来的。”“会回来的。”那一刻,心悸的想要一切承诺都会兑现。 导演说他想把英格丽褒曼和李小龙结合,在90年代想挽救日渐颓势的电影,碰撞多重元素。 理性分析背后动静,我的心只想无脑哭泣。 强健的心灵在哪,沉沉的命运如何粗鄙的反抗,反抗的途中是否有音乐和美感,是否有荒诞和迟钝、呆傻。 都要有,才好看,去生活,去反抗,去把刀子通向敌人,静静的等待被命运反杀。

     4 ) 流浪者之歌,一部巴尔干吉普赛人的史诗

    看完之后,感觉这部片子就像百年孤独遇上了石榴的颜色 一部少有的从吉普赛人视角出发的电影。他用石榴的颜色般的古老画面与吉普赛民族风格bgm生动向我们刻画了一个对于我们遥远而神秘的民族,看完之后对吉普赛人的陌生感与去生动感顿时少了很多。他又用百年孤独般的的魔幻现实笔触向我们描述了这个在尘世中漂泊,被诱惑,被强暴的民族,以及在冷战时代东西方交界,两大阵营交流最活跃的南斯拉夫与意大利,面对zz的复杂多元,人心的叵测难料,他们是如何被冲击,被同化,又最终如何找回自己民族的根。

    此外我感觉导演的混乱叙事是有其道理的,关于一个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民族的主题正是需要通过这种混乱的叙事来制造迷茫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主角的遭遇在吉普赛人群中其实是很普遍的。 另外大概get到了老库的风格了,在意象上他应该是对漂浮的婚纱,动物,狂欢迷醉的Party与男女关系情有独钟。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 ) 流浪者之歌

    抱着一个月前对于[地下]难以完全消食的惊叹,看了老库88年的作品[流浪者之歌]。不如前者的荒诞狂放,更没有前者的历史胸襟。这个吉普赛少年的故事远不如山河变迁中的南斯拉夫来得沉重与庞杂,却还是让人笑着眼含热泪。
    看这样的电影,最大的缺憾必是对于东欧文化认识的缺失,尤其是对于南斯拉夫这样一个历史上几经辗转分裂的国度。影片的开场是荒野中的村落和一些面目俗旧的人们,我以为那是一个距离遥远的年代。后来见到少年到达的米兰,想起他离开的那个地方,便难以置信了,这其中还有心酸。几乎辨不清哪一处才是梦境,可我想那个昏黄的村落才是。尽管某一刻雨水无情浇灌,尽管那里的人们世代生于贫穷之中。
    三次流泪。似梦的盛境中奶奶的泪让我有些不明所以。少年在那一刻成长。她看到了什么,又为何流泪。离乡的那刻,背驰人群而去的少年握着满满一盒苹果流泪。过去的一切还尽是面目夸张的欢愉,人生之路也在身后缓缓展开。最后是离别的车上男孩脸颊垂着的泪,少年已是父亲。曾经那般狂恋美好无忧的生活,如今却已站在不归的路口。
    于是成为一场忧伤轮回。无父无母曾是少年的他,冰冷着身体回到故乡。不明所以的小儿取走他眼上的金币,钻进纸箱走进一片冰冷的天地,如他当年逃离了一场灾难。
    眼泪才刚抹干,画面便已停住。冗长的电影,结束得却突然。也未让人轻易走出一种柔软的伤感。

    2007.7.

     6 ) 漂泊的男孩儿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打击了我,当我长大了嘴感慨着好像到了异次元的世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非常机械的脑袋里的某根发条猛地抽了一下。这电影有点像马尔克斯的《枯枝败叶》,看到一半儿,似懂非懂的时候,说不出来为什么,只是觉得非常的孤独,哪怕主人公的两个世界我都没有经历过,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他出生的乡镇。
      我不是一个特别诗意的人,我对漂泊的感受就是你打扮的人模狗样,手里拿着大把的钞票,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但是心和胃之间还有一个地方隐隐作痛的感觉。那不仅仅是失去的感觉,那更像是心里的某个容器被凿穿了感觉,是得到却不在感到满足的感觉。不是崩塌也不是毁灭,只是一种说不出的不满足,怅然若失,一种惘惘的悲哀。
      看完片子之后,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就是,当一个人拼命的去怀念,去追忆,去用什么东西来拼凑什么的时候,并不会让他回到从前,反而,当他这样做的时候,意味着已经失去,意味着那个世界只会停留在他的头脑里,有种非常别扭有点矫情的说法叫:“此身安处是吾乡”。
      做中学生的时候,我很向往游牧人的生活,有时候会故作深沉的说那种感觉,有点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味道。但是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人会选择留在一个地方,流浪的沉重就在于可能世界上再不会有人为你保留一个破房子,不再会有人送给你一只火鸡。意味着你必须独自背负着你的今生前世在风雨中行走,走到哪里都会是一个流浪者,流浪者的生命和价值就在他身上。当吉普赛人选择四海为家的生活的时候,就注定他们不能站在宏伟的宫殿教堂前说,看啊,这是我们的成就。他们的歌声,他们美丽与哀愁的面孔,他们自由而沉重的灵魂。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和今生前世纠缠不清,总要在世上得到或者留下什么。好像只有吉普赛人只活一世一样的,爱恨情仇都那么分明。开始看来很奇怪,看过之后才恍惚的明白,好像人本该是这样的。
      总觉得太残忍,开始的世界太完美,结束的世界太虚无。当上帝倒下的时候,莫名的,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我心和胃之间的某个地方抽搐着。

     短评

    南斯拉夫,这块半岛与大陆割裂、漂离,就像Perhan,像车队,像所有漂泊的人,住在米兰和罗马边缘的废墟。讲故事的奶奶是茨冈人的白女巫,家里摆满瓶瓶罐罐,治愈疾病;金色的晨晖里她用红线一圈圈缠满米兰大教堂。看哭了两次,第一次是河流里茨冈人的盛大仪式,火焰和烟雾升腾在水面,衣裙潮湿赤裸乳房的Azra把爱人的名字刻到乳房下,Perhan则把她的名字刻在胸口。第二次,Azra升到半空,产下孩子死去。配乐Goran Brengovic,Le temps des gitans。水、火、土、风,库斯图里卡是炼金术师,操纵着宇宙间的一切元素,调制糅合成这部茨冈人的电影。Perhan和Azra相爱的那刻,Perhan正在讲述石灰——大地养育了它,河水给它洗礼,火哺育了它。“绝对的浪漫啊。绝对的浪漫。” 已经不叫扎比特的扎比特这么说着。因为他永远跳不过自己的影子。

    8分钟前
    • Nin
    • 力荐

    老库调度动物的功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也是他唯一一部没有与政治沾边的电影。

    10分钟前
    • 天予
    • 推荐

    奠定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之作,而且在平衡性上算是做得最好的一部。既有表象的疯癫与魔障,也有深沉的悲悯与忧伤,库斯图里卡将自己对于吉普赛民族的全部挚爱倾注其中,并顺着电影的各个毛孔流淌出来。

    12分钟前
    • 喷子
    • 力荐

    CD1:t7eb3ac08f / CD2:t726a61bdfOST:f2b44ee35d

    14分钟前
    • 皮埃
    • 还行

    十年前看的,只记得一些恍恍惚惚的片段,重温亦感动,就像看一部崭新的片子,被一种谜一样的气场紧紧包裹,东欧、拉美电影的气质来自纯天然的血统,无法模仿和学习。

    1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火鸡的戏份虽然少得可怜,但它的献身演出却相当惊艳,值得一座最佳男配的嘉奖,或者,终身成就奖的殊荣(如果锅里的不是替身的话),也再次证明库斯图里卡挑选动物演员的眼光以及调教它们的功力(所以他凭借此片拿到了第4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导演奖)。

    1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1.被挂起的房屋;2.河流里的祭典;3.飘渺的白纱,死去的母亲和远离的妻子;4.悬浮在空中生孩子;5.手风琴永远有着一抹哀伤;6.火鸡、鹅和白鸟;7.我以为那是一场梦,白昼一般清晰的梦。

    2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少年的堕落史和自救史,最妙的是在葬礼上,那个仪式性的置于双眼的钱币——被金钱蒙住了双眼,更妙的是,他的儿子打破玻璃,偷走这两块金币,躲在纸箱子里在大雨中遁走——腐坏的道德在循环。另外一条信仰之路随着倒塌的耶稣十字也消失了。在道德堕落的严肃主题面前,老库也落泪了。

    25分钟前
    • Chicology
    • 推荐

    不开心的时候我喜欢弹手风琴,听的人满心欢喜,而我的心却在哭泣。

    29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一个不做梦的吉普赛人,就像没有屋顶的教堂,没有文字的书。

    34分钟前
    • 糖罐子.
    • 推荐

    好久没给五星级评价了。。。

    3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太强了,妥妥入选年度前五,库斯图里卡最佳,再看五十遍270分钟版也不算多!吉卜赛人能有这么一部描述民族命运的片子(如果还能称为“民族”的话),不枉受了几千年的气!传统层面的野种,生子,十字架,现实层面的贩卖人口,金钱至上,魔幻层面的叉子,婚纱,高级得不能再高级,完美得不能再完美!P.S. 至少一定要看142分钟版,HDTV那版是坑爹的,尤其结尾

    4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我猜,姜文一定是老库的粉丝。

    45分钟前
    • I I 7
    • 力荐

    8/10。开场持续哭泣的女人由背影缓慢转身面对镜头,镜头内部蒙太奇转换到撑着破伞的秃子,讲述飞翔的传说,结尾被新娘射杀的贝汉掉进归途列车,望向天空幻化为白鸟,渴望飞回故乡。库氏非常重视场面布置的丰富,叔叔从赌徒中走出,洗脸、怒骂、祷告和输掉最后的赌资,背景展现了小镇全貌,为逼奶奶替他还钱用拖车吊起整座房子,吊起的房子象征吉普赛人居无定所的脆弱。史诗气质的符号融化到民族的精神中,在弥撒祭典,水中木筏承载着巨大人偶,舟中半裸的男女主角消失于薄雾之中,阿兹娜在怀疑中难产而死,婚纱飘在空中带着命运的荒诞无情,婚礼上贝汉用意念控制叉子杀死阿默德的长镜头跟拍,生动传达贝汉失去一切的绝望。庆典中漂流的火鸡被叔叔炖汤,是贝汉堕落为罪犯的起点。结尾儿子拿掉贝汉尸体遮眼的金币、躲入箱中冒雨逃跑,父子命运又开始轮回。

    49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在窗外隐约的广场舞(村里每晚都有几个人跳)音乐声中看完了这部。对比太鲜明:吉普赛人的村子里,生活虽然也困苦,但好歹能抱作一团跳跳舞唱唱歌。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只有汉族如此缺乏音乐和舞蹈,以至于大家只能像原子一样彼此孤立。奇怪的是,从大家对广场舞的痴迷来看,汉人是渴望音乐和舞蹈的。

    51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無限接近滿分的電影。全片四場婚禮,沒辦成的倆場讓新娘抱怨,辦成了的倆場則導致新郎慘死,彷彿游牧生活與走入家庭注定不能合一、現實生活與幸福未來必然有一者得是夢境。

    52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很可惜,我没有看到260的完整版本,而是140的剪辑版,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影响这片子带给我的强烈震感,虽然四个多小时的叙述更使人荡气回肠。老库这回把焦点放在了一个世界性的民族之上:吉普赛人(罗姆人),描绘了在时代变迁中的他们生存现实的概况,流浪的本性与浪漫主义人格,使人笑中带泪。

    53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库斯图里卡绝对是外星人!

    57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离开"南斯拉夫"的特定背景或魔幻现实意象,《流》即一部关乎成长仪式的"男性传记",首先,它创造了一个主体空间,作为定义"他者空间"之根基,因此,得以作为流转中的"吉普赛":飘忽不定的母亲幻景与前往意大利的仪式(待延展的主体空间)。多年后,《生命是个奇迹》呈现了相似故事的另一面

    59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都说老卡的電影是经典,我守着DVD都不敢打开,这个也是看见网盘有下载看看新鲜,真的止步不前。散文诗一样的電影高分未必有人都叫好,反正我不以为然。『加长版就不看了』

    1小时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